第一種涂裝著銀白色彩的仿生械工,其形態完全變成了人類的樣式,不僅演化出了手腳,甚至連細微處的關節以及肌肉組織,系統都很貼心的做出了設計,忽略大小,完全就是一具人類的平面解剖模型。
至于第二種戰斗特工,則是涂上了花花綠綠的迷彩,上身的卡鉗比之前大了三倍不止的同時,下身的履帶并沒有消失,而是選擇加裝上了可以伸縮固定的支架,保證在戰斗中不會因為外力而飛出去。
“不錯不錯,單看這外形就比之前好了很多”
“不過”
調出新的屬性界面,在看到升級方向后,蘇摩毫不猶豫,直接點選一只械工和一只特工進行了方向三的升級。
對于一個機器人來說,造型和內里設計永遠不是決定性能的關鍵因素,只有邏輯才是。
一個好的邏輯,可以化腐朽為神奇,讓本來蠢笨的交互環節變得智能起來。
也可以讓一個很粗糙的產品,因為這一點邏輯的閃光點,受到更多人的歡迎。
這是在穿越前所有智能廠商的共識,也是蘇摩之所以要在之前的基礎上,在升級一次的原因。
2400點扣除!
看著只剩下1050點的生存點結余,蘇摩無奈的笑了笑,關閉了界面。
這生存點好是好,就是不經花,稍微一升級,這攢了好多天的生存點刷刷就沒了。
“不慌,只要去了海洋,我多搞點事,到時候肯定有源源不斷的生存點進賬!”
站起身,趁著系統升級的過程中,蘇摩又將沒升級過的機械小人,統一接在車庫開始充電。
馬飛的設計里其他點在系統眼里都很拙劣,但唯有電池可拆卸更換這一點,在蘇摩的強行要求下,被保留了下來。
“快充技術,大電池都太low了,更換電池才是機械的魅力!”
出海航行,隨時要面對各種突如其來的風險,如果危險來了,這些不要錢的工人打著打著沒電了,那可就剩蘇摩一個光桿司令了!
為了避免這些風險,蘇摩打算規劃出來6-10個專門提供能源的機器人。
這些機器人不用升級,只要每天按時充電,幫助其他工作的更換電池就行。
車庫里的電線是最粗的,一次性接上十個開始充電也完全扛得住。
沒有新型的能源,雖然靠著電力消耗的極快,但看著機器人身體顯示屏上,不斷往上漲的電量數字,在這個“貧窮”的轉移前夕,蘇摩的內心還是得到了小小的安慰。
“吃吧,吃吧,吃飽了,好好給我工作!”
心疼的將發電機功率調整到最大,順帶在三層的各個角落,繼續將升級完畢后的機器人接上充電。
在等待的過程中,蘇摩也沒閑著,又開始馬不停蹄的研究編程。
好在,如今的柴油儲備總算有了一些,在不計成本的發電下,趕在晚上八點剛過,所有機器人全部充電完畢,而且還擁有了十枚備用電池!
“這么多的耗電怪,這才幾個小時,就廢了我接近300L的柴油!”
“現在就讓我來看看,花費了我如此之大代價的機械工人,到底有什么能耐!”
迫不及待的站起身,在將四只仿生械工以及一只戰斗特工裝入儲物空間中后,蘇摩打開車庫大門,趁著夜色未深,匆匆往著船廠而去。
十七天,留給驅逐艦落地的日子,已經越來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