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些賭運氣的卡片,蘇摩也沒過多的傾注注意力,只是記錄在案后,便將其收入了儲物空間之內。
“這么看來,箱子的幫助,還是沒有遺跡來的豐富”
“這些物品,頂多是能解一時的燃眉之急,想要發展基地,還是不太靠譜”
“去到新大陸后,一定要多去之前炎國遺跡位置找一找,要是能進去找到大量基礎生產設備,肯定比開上成百上千的箱子要賺的多!”
收攏完所有的物品,看著紙上記載的這些五花八門的雜物,蘇摩不由得揉了揉腦門。
科技樹的“加點”,是一門看似簡單,實則高深的學問。
例如在大劉那本《山》中出現的外星人,從原始時期就掌握了電磁轉換和人類的歐姆定律,卻到現代都沒有掌握火的使用。
《異星歧途》中的外星人掌握著超空間遷躍,卻連鐵質飛船都造不出來。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蘇摩知道現在基地最缺的東西是什么。
但他也深刻的能認識到,將缺的這些補齊需要多高的難度。
真正的高精尖科技物品,光是說明書以及制造圖紙,都得按噸來計算。
一門學科的前置,可能就需要躬身學習數十年才能掌握。
無論是人類的公式,還是人類的科研效率,都太過依賴于時間t!
在廢土上,沒有這么多時間給予人類去發展,去重構。
所以曾經在廢土上求生的那些“前人”們,才走出了如此之多劍走偏鋒的險棋。
如果沒有系統,就算是蘇摩拼搏到了現在這個地步,他大概率也會跟著前人一樣,去研究另類的科技。
例如解開倫理限制,一頭莽進生物科學的領域,將克隆、基因工程和義肢往前狠狠的邁步。
在不計成本和底線的情況下,將克隆技術發展到極致,用爆兵的手法來橫推這片世界的其他種族。
繼而,用人數直接平推,像是蝗蟲一般趴在這片世界的每一個地方狠狠吸血,反哺其他科技樹發展!
只可惜,這種做法,是非常極端的做法。
一個不慎,可能還沒有成功,作為始作俑者的蘇摩,就有可能被下面的人推翻,落個出師未捷身先死的下場!
“就等系統了!”
“億級功能,希望真是如我所料,將升級應用到其他地方,否則人類想要在這片世界重建文明,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天災之下,想想以后零下一百度,一百二十度這些極端恐怖的天氣,或者是火山爆發,行星撞擊這些毀滅災難”
“如果不能將文明科技樹推動到一定層次,哪怕是躲到地下,也絕無半點生存下去的可能!”
將所有的物品歸位,坐在桌前,蘇摩的心思慢慢飛了出去,開始在未來的“時間線”上遨游。
對于其他人類來說,他這個蘇神,永遠是他們看不懂的“無底洞”。
但只有蘇摩自己知道,希望村的科技水平,到現在就連個像模像樣的鐵器都很難搓出來。
真實生存版本一旦開啟,如果不是這一次打劫苔原船隊的人才。
就算是去了新大陸,村子里的發展在吃過先頭的紅利后,后續也將一落千丈。
屆時,看不到發展,看不到未來,絕對是比艱難活著,還要更加恐怖的存在。
一絲一縷的剝離著前方路上的迷霧,蘇摩時而蹙眉,時而又奮筆疾書。
在白紙上,幾個大方向也開始緩緩出現:
第一,機械方面!
人類想要提高自己的生產力,絕對不是靠著全民練武,或者尋求全民身體素質變強的途徑。
以力量來舉例,一個經過鍛煉過的人能抬起的東西普遍是100斤左右,且這個重量還會隨著體力的消耗逐漸減少。
而另一邊,一個中型挖機能抬起的力氣,卻普遍達到了30000斤以上!
兩者換算拿下來,足足有300倍的差距!
可不要小看了這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