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摩乘坐著返回艙重歸廢土的時候。
不同于以往的忙碌,現在的他倒是落了個清閑。
鐵石山上,有兩百多的村民正等著他,幫他守護著基地,不被外人所侵占。
希望號上,有上千的人才幫他設計著洼地的規劃,與未來的發展路徑。
甚至在返回艙里,呂寬也忙忙碌碌的,靠著僅剩的儀器做著對之前材料的屬性分析。
漸漸地,蘇摩已經不再是孤家寡人。
他的手底下,有上千張等著吃飯的嘴,也有上千雙有力的“創造”之手。
很多事,這些人都可以代勞。
但唯一這些人不能代替的,則是…統籌規劃!
考慮到去到新大陸不久之后,就要面對紛繁復雜的局勢。
趁著這個時間,蘇摩拿出紙筆,靠在墻上好好的思量了起來。
“這一戰過后,廢土上的人類數量已經對半折損,可謂是巨大損失,但異族也沒好到哪里去,他們中了抑制劑,三個月后基本就是團滅的下場。”
“這樣的情況,是游戲沒有想到的,但也正是這劇烈的數量損失,觸及了規則的紅線,使得現在的游戲必須馬上開啟增產措施,來保證廢土生物數量平緩上升,而不能繼續降下減產(災難)措施,來施壓”
“游戲會開啟增產嗎?”
在本子上,蘇摩列出來了三個選項。
第一,增產
第二,減產
第三,拖
這是游戲唯一能走的三條路,其他的,規則之下并無他選擇的機會。
“一碼歸一碼,人類的獎勵,是渡過減產災難后應該得到的,所以不屬于游戲的增產措施”
“那么現在他的行為,應該就是拖!”
“他在拖什么?”
如同抽絲剝繭。
到了現在,蘇摩的思維也逐漸有了定式,有了獨屬于自己的一套思考問題的方式。
這套方式,融合了許多人的精髓,在加上身體素質帶來的大腦清明加成。
很快,蘇摩便猜出了游戲的目的。
“游戲應該是想給出所有生物一個緩沖的時間,讓沒有去新大陸的趕緊去,讓不想去的趕緊撤離,徹底的劃分出兩個戰區,以此來保證對下一次減產災難的調控,確保災難的幅度不會太過驚人”
“不過,既然游戲還想要降下災難,那他就勢必要在規則里動一些手腳,來增加廢土上的生物數量”
這個理論很好理解。
比如廢土現在的生物數量是10。
當生物的數量降到4的時候,按照規則,游戲就不能再施行減產手段,必須進行增產。
只有生物的數量重新從4回到7,甚至是8,規則才會再度放開。
而這時,游戲又能利用自己的權限,進行減產措施。
以此來進行反復循環,始終將生物的數量控制在一個基準線之內。
這是一個幾乎完美的設定。
但還是那句話,想要設置出沒有漏洞的規則太難。
縱然游戲主人的維度可能已經超乎了人類的想象,但在思維定式上,依舊沒有產生質的飛躍。
就比如,想要在當前這條規則里鉆空子,也很簡單。
只需要
投放!
“想要繼續觸發減產措施,甚至是觸發更加強力的減產措施,游戲就必須讓生物的數量回到13,甚至是15”
“而除過增產之外,只要有足夠多的異族生物進入廢土,彌補起這個缺口,也能達成目的!”
“不對我想明白了,怪不得游戲要開啟這個真實生存版本,原來是為了削弱我!”
“異族現在太怕我了,如果不對我的能力進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就算有再多的異族進入,在我手里,也只是炮灰而已”
當前,只要游戲不繼續限制。
以蘇摩手里的機床,還有希望號這個底子在,炮彈便可以源源不斷的產出,不斷的進行轟炸。
而對于這些進來還沒有發育多長時間的異族來說,如果游戲將厲害的放進來,對希望號施行了斬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