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剩下的人,則是統一集合來到了地底避難所正前方,趁著土地濕潤,開始按照指示進行地形平整。
“所長,我們初步的想法是,新建立的村落將您的地底避難所圍在正中央,面積的話,現在就先按照3*3的(公里)的標準來搞,其中留出兩條主干道,四條分支,外圍再以圍墻作為防護”
“排水設施,就先用排水槽頂一段時間!”
拿著一張早就畫好的領地構造圖,張龍和劉能兩人聯袂而來。
“按照我們活動板房的制造需求,我們初步規劃是一間房屋做成八十平米大小,分出四個隔間,也就是二十平米四個,一個隔間里居住八個人,這樣下來共計需要44間房屋”
“每間房屋方鋼用4x6做框架,彩鋼板外墻用7.5cm,分隔墻用5cm,大約需要配套鋼材15噸左右”
所有的花費,基本都精確到了標準的數字上。
在昨夜蘇摩下達了需求后,僅僅一夜,村子里的建筑系人才就做出了基本的草圖和構架。
“十五噸啊?”
“這個不是問題,先平整地面吧,我來處理!”
接過圖紙,應下了鋼材的活計,蘇摩琢磨著轉頭回到了避難所內。
煉鋼是一門技術活。
從華夏古代最原始的爐練鋼,到漢朝時期的百煉鋼,在古法上華夏一直走在最前。
但這種練法,對于洼地來說并不友好。
一是練出來的鋼材無法做到標準化,二是費時費力。
而要是用現代的煉鋼,轉爐煉鋼法,洼地倒是有這個底蘊,可以搓出來用來煉鋼的爐子。
但爐子里的噴槍,和后續的軋制又會是問題。
在沒有一步一個腳印,徹底恢復機械生產力前,這一項也只能暫時擱置。
“十三噸方鋼,兩噸鋼板,熔爐火力拉滿,大概得九個小時左右”
“花費的話.一千五百點!”
熔爐是精良級的物品,使用三個小時,就需要花費500點災難積分。
看了一眼自己還有一萬三千積分的余量,蘇摩沒有絲毫猶豫的啟動了機器。
積分,該花就得花。
比起搓爐子,想辦法升級噴槍,制造模具,顯然是一千五百點更為方便省時。
靠著之前積攢下來的資源,制造鋼材的銅鐵礦完全足夠。
隨著資源進入輸入端,按動啟動按鈕,熔爐內部開始嗷嗷作響。
等待了約莫三分鐘,一道方鋼新鮮出爐。
“嘶,不愧是熔爐出品,這質量就是好!”
敲打了幾下,感受著沉甸甸的分量和質地,蘇摩頗為滿意
不過,還沒等他帶出去比劃比劃。
遠處,帶著村民出去清理鹽地的小組長蘇元,一路驚呼著跑了回來。
“所長,所長,在我們的領地外沿,我們碰到了一伙.一伙樹人!”
“他們告訴我,他們的種族已經和咱們洼地達成聯盟,請求進來參觀學習!”
蘇元的聲音洪亮,一瞬之間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并且,在他的手里,還有一個足足半人高的巨大樹葉,在太陽光下,散發著淡淡的綠色光芒。
“靠,這么快!”
前腳洼地才停了大雨,后腳對方的參觀隊伍就已經到了領地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