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姓朱?”朱溫微微笑道。
“回稟陛下,草民姓朱,名小雨,龍城人士,”小雨規規矩矩的回答。
“恩!”朱溫點點頭:“那么你是晉國人了?”
小雨回稟道:“大亂之世,不分國籍,昔日張儀為魏國人,卻兩為秦相,蘇秦為周人,卻掛六國相印,今者陛下討伐晉國,三晉之地早晚是囊中之物,草民又何來晉國人一說?”
“呵呵,”朱溫冷笑道:“油嘴滑舌,不過道理是沒錯,既然爾等給朕跪下,山呼萬歲,也就承認了你是朕的子民。”
小雨回答道:“何為天子,上天之子耳,陛下龍御九五,懷德天下,早晚一統江山,非但我們是陛下的子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亦都是陛下的子民......”
小雨這一通馬屁拍的朱溫很是受用,手扶下巴沉吟道:“你這孩子,也挺懂道理,為何要在宛城殺神將,毀城郭,這是何道理?”
小雨一聽他提起了這茬,故作悲天憫人狀的嘆了口氣:“陛下,草民雖一介布衣,然正想趁著這個機會,向陛下參一個人!”
“誰?”朱溫皺眉問。
“博王朱友文!”小雨抬起臉來,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
他一說這話,周遭幾個臣子全都把頭低下,做噤若寒蟬狀。
誰也知道,博王朱友文那是朱溫最疼愛的孩子,朝堂之上,沒有一個人敢說他的壞話!只有小雨這么個愣頭青,敢向朱溫參朱友文。
“呵呵!你要參博王什么?”朱溫笑道。
小雨回答:“欺上瞞下,暴戾害民!毀陛下愛民之德,辱大梁天子之威!”
“哦?此話怎講?”朱溫繼續問。
小雨便滔滔不絕,把宛城中餓鬼娘娘害人的事講述了一番......
“陛下一定是愛民如子,一如前唐貞觀太宗,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但是博王欺上瞞下,魚肉百姓,如此這般一來,豈不是毀陛下之圣德,負陛下之圣恩?此等惡王不除,于天下蒼生何?”小雨進諫道。
大殿之中的氣氛壓抑到了極點,沒有一個人敢說話,估計地上掉根針也能聽見。
朱溫也是臉色鐵青,面露不悅的神情......
司馬陽緊張的直咽吐沫,感覺小雨說的有些過了.....其實話不用說的這么尖銳的!
而小雨之所以要這么說,其實也是為了強調一個立場問題!
自己越是這么說博王,而博王卻又是自己的舉薦人,朱溫會更加的欣賞博王。
從另一方面來講,朝堂之中,又滿是不敢得罪博王的人,小雨只有另辟蹊徑,勇于敢言,才能讓朱溫對自己另眼相看,不會把自己當成一個隨風附和之輩。
如果自己也是和稀泥,當和事老,說博王的好,那就沒啥意思了!
氣氛凝滯尷尬中,朱溫稍稍收斂一些慍色,岔開了話題:“你能把袁平彰的人頭拿回來,說明你確實有兩下子,立下的功勛也足夠大,但是為官之道,沒那么簡單,朕看你不像個當官的材料,如果朕不賞賜你一官半職,你會不會怨恨朕?”
小雨抬頭,一臉認真的說:“陛下說笑了,草民殺袁平彰,并不是為了立功后在大梁謀個一官半職。”
“那你是為了什么?”朱溫皺眉道。
小雨回答:“我是希望陛下能夠盡早的一統天下,結束這群雄割據的局面,只有這樣,天下的老百姓才能最終得到太平安寧,如果再這么你爭我奪的打下去,受苦的只是兆億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