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間,李霧龍在臨安府內已經呆了一個多月,在史彌遠的安排上,上至宋理宗趙昀,下到幾個參政知事、翰林學士,最為核心的熟人,都已經落入李霧龍的攝心術控制下。
不過,李霧龍自然深知悶聲發大財的道理,即便已經可以在臨安府中呼風喚雨,實際上一直鮮有露面,不為人知。更多的時間都是宅在史彌遠的宅院中,翻閱從大內帶出的各種典籍。特別是昔日黃裳所編的萬壽道藏,更是愛不釋手。
整個南宋朝廷,表面上一直沒有絲毫的變化,沿著原本的歷史軌跡繼續滑向崖山。
“主人,蒙古使者已經到臨安了,現在就安置在賓館之中。”
史彌遠恭恭敬敬如同仆人般站立在一旁,直到李霧龍將手中的書冊放到一旁后,才低聲稟報道。
“哦,領隊的是何人?”
李霧龍總算起了一點興趣。
“是蒙古人的四王子拖雷,還有兩名蒙古大將,名叫哲別、博爾術。”
實則上,宋朝君臣上下一心茍安東南,對于金兵畏如虎狼。這些年蒙古崛起,在鐵木真的帶領下督師伐金,與金兵在長城內外連日交兵鏖戰,牽制了金兵絕大部分的精力,也讓自建立之初就日日擔驚受怕的宋朝君臣難得享受了一段安樂日子。得益于此,整個臨安城歌舞生平,一副重現昔日清明上河圖的盛世模樣。
所以,以托雷為首的蒙古使團自然是飽受冷遇,一入城就被幾個小吏帶到賓館中安置起來。若不是李霧龍問及下,讓史彌遠進來前做足了功課,誰又會在意幾個蒙古蠻子?
“那么,如今朝廷中形勢如何?”
李霧龍抬首問道。
“主戰主和,一直倒是爭論不休。”
在史彌遠的解釋下,李霧龍總算大致掌握了如今宋朝內部對于對外政策的巨大爭議。
一部分人出于仇視金朝的情緒,主張聯蒙滅金,收服故都開封甚至是燕云十六州,重新構建出一道防線抵御長城外部的游牧民族。而另一部分人則相對更加理性,不忘當年聯金滅遼,以至于招來靖康恥的教訓,強調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敵人,應當以金朝作為藩屏,將更加兇殘的蒙古人擋在關外,才能江山永固,樂享盛世。
兩派間無休止的爭論,讓整個朝廷無法拿出一個決定,只是作壁上觀,坐看金蒙持續大戰,最好能兩敗俱傷,讓大宋漁翁得利。
“我要的精銳,到臨安府了嗎?”
李霧龍暗中掌控大權后唯一的命令,就是從各路邊軍中挑選出一千精銳,直接歸屬李霧龍的掌控。打算以此作為骨干,打造出一支足以征金抗蒙,攻無不克的強軍。
“已經有將近八百人到了城外的軍營中,正由您點名調來的孟珙將軍親自訓練。剩余的由于路途遙遠,只怕還要數日才能趕到。”
一說起這個,即便已經被李霧龍控制,史彌遠的臉皮依然忍不住有些抽搐。
實在是李霧龍給予的條件實在是太高了,金銀大把撒下去不說,還給每名士卒都配上百畝良田,每日好酒好肉,不要命地往軍營里面送,這些錢財自然全部都由史彌遠的家財中撥出。
“看來,真要挪一下窩了。”
李霧龍嘆息了一句后,人已經消失于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