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劍哉,護我青衣,樂于山水,葬在南陵。
悠悠劍哉,掃我心愁,此天既高,此峽既深。
悠悠劍哉,慰我生平,不惡于行,不羈于心。
悠悠劍哉,送我青云,傾刃于野,蕩寇十方。
····!
這是南陵劍閣的歌謠。
是南陵劍閣的弟子們,最喜愛的歌謠。
‘林溪’的眼里不爭氣的流出眼淚。
此時,他的面容開始急驟變化。
起初是從張路的摸樣變成林溪的摸樣。
卻又不斷的來回跳躍。
最終定格住的···卻是白凡的面容!
白玄正在燃燒。
這種燃燒不僅僅表現于軀體,更表現在靈魂。
白凡是刻錄在林溪骨子里的一種‘他我’。
而為了一個局,林溪不僅沒有主動的去分‘白凡’。
反而通過分裂混沌魔神他我,以及轉世重生等一系列的手段,強化了這種融合。
甚至放棄了自我為靈魂核心,改換成屬于白凡的那一面,替代他主持一切。
這就是‘林溪’時常感覺我非我的由來。
即便擁有了所有屬于林溪的記憶,習慣了他的思維方式,甚至擁有了他的全部能力。
但是···不是就不是,不對就不對。
一個桃子,長的再像梨子,味道也很像梨子,它也不會真的成為梨子。
白凡就是白凡。
無論他如何的被渲染上林溪的顏色···他就是白凡。
白玄這一劍,不僅僅在對抗林溪留在此刻白凡靈魂上的諸多限制,更在對抗···圣!
來自圣人的直接阻止,來自圣人的直接限制。
因為,如果白凡被徹底分離出去。
會有兩種結果。
第一,林溪會徹底的純化。
之前,‘林溪’金蟬脫殼,直接轉世···這并非沒有被圣人們看在眼里。
自認為是林溪的白凡,尚在沾沾自喜,自以為是,卻在圣人的眼中,可笑稚嫩。
因為,這種行為,不是在做減法,而是在做加法。
佛祖轉世重修,引魔入靈山,受三十三年之劫。
那是因為,魔本就是佛祖,他與魔一體同生,魔的出現源于他對道的執著和不解。
要想解開這個答案,就必須如此一行。
最終魔消佛歸,做的是減法,而不是加法。
反觀林溪,身上還有一個白凡未曾‘擺脫’,卻又多出了一個‘張路’,豈不累贅?
看似學習佛祖的成圣之法,實則是東施效顰。
然而事實證明,他們都被林溪給騙了。
做加法的不是真正的林溪,而是屬于白凡的那一面。
張路也不是林溪,而是白凡。
一旦白凡被分割出來,那么屬于張路的那個部分,也會被如數帶走。
第二,林溪會暫時且徹底的消失。
沒有了具體的‘坐標’,即便是圣人,也無法在剎那之間,尋找到林溪的真切下落。
而對于圣人而言,剎那的恍惚···或許就會造成一個難以再挽回的結果。
無論出于什么目的···他們都要阻止,阻止白玄讓白凡獨立出來,徹底的活出第二次人生。
劍!
屬于劍的鋒利與叛逆,此時在白玄的手中,綻放的淋漓盡致。
他早已經不被劍定義,而是去定義劍。
但是此刻,他卻只愿下降境界,回歸到一個被定義的層次里去。
他需要借助力量···借助這無窮世界里,數不清的劍修們所堅持、所堅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