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耀祖就是這么想的,成不成的可以試一下,反正沒什么損失。所以,從一開始,倉耀祖就沒有和士族門閥對抗的心思,但削弱分化大的士族門閥也是必須的,像司馬家那樣能養三千死士的篡臣之家更是防范的重點。
而且世家門閥有其地域性,也有其天然立場,并不是所有世家大族都能合作的。你不能強求西涼馬家拋家舍業來江東吧,你也不能讓河內司馬氏放棄郡望舉家來投吧。
還有太原王家、弘農楊家,這些都不會輕易南遷,再有曹氏夏侯氏,他們自然是全力支持曹黑黑的,和他們做生意可以,想要他們投靠,那只能等到打敗曹黑黑再說了。
當然司馬家就是舉家來投,倉耀祖也不會接納,這個家族太陰了。歷史上,晉朝司馬家得位不正,這就是他們重蹈曹氏覆轍的最根本原因。
桓曄的族侄桓范站隊曹爽,被司馬懿夷了三族,只跑掉了桓范的兒子桓楷,桓楷的孫子是桓彝,桓彝生了個兒子就是桓溫。
桓溫可能學過慕容復家的斗轉星移神功,他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把司馬氏加之于桓家的一切都還了回去。這都不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了,這都一百多年了都。
這個桓范和桓曄一個家族,他們都是譙郡龍亢桓氏一脈,同為東漢桓榮后人。
桓范是個極精明的家伙,看穿了司馬懿的一切,但卻勸不住他的老鄉曹爽,終于還是無力回天。
和桓范站老鄉曹氏不同,桓曄這個桓范的堂叔卻是個老憤青,南逃到了交州,以不仕為榮。
倉耀祖連哄帶騙地把桓曄給帶回了會稽郡,就是因為他家世好,和王朗、劉繇都有舊啊。倉耀祖準備讓左慈和于吉帶著他去王朗那里跑官,倉耀祖的甬東根據地能不能順利到手就要靠他了。
對于倉耀祖堅持的農無稅和遺產繼承法,桓曄并不排斥,以前的賦稅和繼承差不多也是這樣的啊。姓是氏之本,氏是姓分支。每個家族的主家都會守著宗祠,而支脈則會不斷遷移繁衍,時機到來就重取一個新的氏,如此繁衍下去。
及至秦末,姓氏合流,一般就很少新取氏了,因為氏的功能消失了,從此姓就是姓,氏也是姓。
等到后來,名和字也合二為一了,原來的姓、氏、名、字這四個稱謂逐漸成了姓氏和名字這兩者,然后再合并為一個詞,也就是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