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萬民于倒懸,濟百姓于饑寒,這是多么偉大的事業啊,只要一想起來,就渾身的干勁兒。
至于隱逸,還是先放一放吧,等過個三十年,就算不想隱也得隱了。
用倉耀祖勸桓曄的話來說,那就是盛世可隱,亂世需救。
如果置萬民于不顧,在亂世跑去隱逸山林,那是令人不恥的懦夫和逃兵,壓根就不能稱之為士。
這樣的隱士是可恥的,極大地玷污了隱士這個稱謂。
何為士?士何為?這是倉耀祖給桓曄提出來的兩個問題,讓他思考。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韓嬰有言:任重而道遠者,不擇地而息。
作為一名士,身上是擔著責任的。
桓曄身上缺少這種擔當,他追求一種隱士的生活,可能就是因為對現實的不滿,是逃避現實。
倉耀祖告訴他的就是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只要是對人民有益的就去做,聚沙成海,積少成多即可。
改造桓曄的思想是一個長期的行為,倉耀祖相信他能從做事中得到足夠的成就感,實實在在大豐收的糧食,會驅除他那虛無縹緲的隱士夢想。
不修道的桓曄喜歡無為,修道的南華卻非常勤力,每天廢寢忘食地研究太極。
本來太極拳和太極劍是倉耀祖教給南華的,結果南華沉迷于太極不能自拔。
經過幾天的研究,南華老道給太極功配上了一套內息法門,居然威力大增。
于是,南華在把這套內息法門教給倉耀祖后,就又沉浸于這套太極的改進和完善之中了。
倉耀祖都有些糊涂了,這太極的版權到底是誰的呢?不想了,反正吧,這版權指定也不是他倉耀祖的。
幾日來,雨一直都斷斷續續地下著,不過雨勢倒不大,倒也從反面印證了那句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倉耀祖、桓曄和左慈、于吉四個人準備坐船去趟余姚,南華老道則守著甬東老巢,繼續練太極。
余姚緊鄰著姚江,姚江和奉化江匯流成為甬江才入海,倉耀祖他們準備溯甬江而上。
巨鯤號雖大,但因為采用了鈦合金,倒是挺輕的,又因為巨鯤號還能變身潛艇潛入水底,所以它并不是普通海船的那種尖船底,吃水也就不深。
雖然巨鯤號有配重,但在海上遇到暴風雨,還是有可能側翻的。如果風浪稍大,巨鯤號就必須升起穹頂,潛入水中,以躲避風浪。
也就是說,船體結構特殊的巨鯤號不但適合海洋,同樣適合內河,只要有個三五米的水深,巨鯤號就能或下潛或上浮,以完成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