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和袁術就沒有這份堅韌。這也是因為他們出身四世三公的袁家,生下來就很順,缺少挫折教育所致。
有所得必有所失,袁家家世好,得益甚多,但大家族屁事也多,兄弟爭雄,謀臣互懟,子孫奪嫡,這一樁樁一件件,硬生生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
兩次徐州戰役打得慘烈無比,安東將軍兼徐州牧陶謙承擔了太多的心理壓力,身體直接就垮掉了。
陶謙那也是小混混出身,絕對不是嚇大的,但也得分情況,老曹這招屠城實在太狠了,陶謙深覺無顏面對徐州父老。
陶謙已經63歲了,這身體一垮,也就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得好好安排一下身后事了。
陶謙深知自家兩個兒子都拿不出手,如果讓他們領徐州,不說曹操,劉備三兄弟他們就搞不定,那么,他們的下場一定是極慘的,妥妥的身死族滅。
他老陶家這一支不能絕后啊,經過一番慎重的思考,陶謙決定把徐州交給劉備三兄弟,這樣既能保住陶商陶應兩個兒子的性命,又能給曹操找點麻煩。
陶謙做好決定,就讓兩個兒子變賣產業,收拾家資,準備等他死后就歸葬老家當涂橫望山之中。
埋在徐州?那是不可能的,徐州以后可就不姓陶了,而且曹黑黑可是慣于挖墳掘墓的,埋在徐州等他過來鞭尸嗎?這個陶謙是真心不敢。
老陶謙有自己的打算,倉耀祖也有自己的目標,他的目標就是在一年內據有大江,最起碼從江夏往東的這一段江面要控制住,只要阻止孫策渡江,倉耀祖就有自信能據有江東。
所以倉耀祖需要的是水軍,江東人大多會水,招募水軍容易,有錢有糧就行,倉耀祖更急需的是優秀的水軍將領和先進的戰船。
好的水軍將領,倉耀祖手下是一個都沒有,但不要緊,因為董襲來了。
這是個身姿雄偉的大漢,身高和倉耀祖相差無幾,但比倉耀祖壯了兩圈都不止。
董襲字元代,就是余姚縣人士,膂力過人,使一條金線混鐵槍,虞翻嘗與之論武,每次的結果都是長矛被董襲磕飛。
這也不能怪虞翻,他畢竟是個文人,武力雖不錯,但因為他所學甚雜,精力分散太過。
虞翻生于164年,今年已經31歲了,古人是以虛歲算年齡的。
董襲生于169年,虞翻比董襲大了五歲,所以他打不過董襲太正常了。
董襲出身不算好,他的字元代,都是虞翻給他取的。見到虞翻稱倉耀祖主公,直接二話不說就拜倒在了甲板上。倉耀祖連忙起身伸手把著董襲的臂膀,將他扶了起來。
董襲,統率72,武力85,智力58,內政29,陣營倉舒,忠誠85,不錯,很不錯。
這忠誠度已經不比虞翻和桓曄低多少了,老實人就是給力。
董襲出身貧寒,沒有家族可以依靠,他想要的東西,只能靠著自己的雙手去爭取。
董襲素知虞翻這個老鄉的家世顯赫和智力高絕,是他最敬佩的人,沒有之一,所以在一些大事上,董襲唯虞翻馬首是瞻。
至于主公是什么年紀啊什么家世啊,這些完全不重要,虞翻的主公就是他的主公,就是這么簡單,沒什么可猶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