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郭嘉三十八歲去世,士燮卻真的活了九十歲,郭嘉連赤壁之戰都沒看到,而士燮一直熬死了郭嘉、曹操,直到曹丕死了他才死。
這就是典型的剩者為王,當然了,士家的運氣不太好,他們碰到了一個同樣長壽的君主,活了七十一歲的孫權。
士燮的兒子也確實不肖,被孫權逼反,然后整個士家就都倒了霉,死的死,逃的逃,真可謂是風流云散也。
在倉耀祖的麾下,只要士家不作死,倉耀祖肯定能容得下一個士家,這點心胸他還是有的。
蔡文姬和袁權眾女也在這酒宴上,倉耀祖有意培養一下她們。只讓女人待在后宅,肯定不是倉耀祖的風格。
慕青青和丘山媚也在,通過一輪的體檢,倉耀祖麾下的這些文武,對她們兩個已經有了基本的尊敬,兩個人雖是女流之輩,好歹也是醫學博士,手上還是有點東西的。
再說了,實在診斷不出來,就上醫療設備,再不行還可以抽血化驗不是嘛,這些套路一一耍出來,絕對唬得住這些古人。
相對來說慕青青的威望要更高一些,一是她年紀大幾歲,更加成熟,二嘛,慕青青最近做了一個手術,主刀給一個難產的婦人做了一個剖腹產手術,挽救了一個女人和兩個男孩的生命,沒錯,這個婦人懷的是雙胞胎。
這件事還上了《南華旬報》的頭版頭條,難產的婦人正是陶謙陶恭祖的兒媳,陶商的夫人葛氏。
這條新聞引起的關注是空前的,左馮翊一處粥棚旁,一個滿頭白發的中年人正在給一個少年接骨。
在這個時代,斷骨很要命。好在這個少年斷的是臂骨,只要他架著小心,等骨頭長好,也就無礙了。
骨頭結好,用布帶固定好,這個病患就算是處理好了。至于骨夾板固定,這個是沒有的,使用竹片進行骨折的固定還得等到葛洪發明出來,而葛洪還要九十多年才能出生呢。
當然,即使葛洪出生,這個發明也輪不到他了,江東現在已經有專門的骨折夾板了,當然不是石膏的,只是很簡單的木板。
在江東,骨折的固定技術已經很成熟了,只是還沒傳到關中來罷了。《南華旬報》在關中也是有的,雖然不多,比如骨折的那個少年手里就有一份。
“華神醫,聽說這張紙叫報紙,是江東搞出來的,我從驛站那里買了一份,可惜很多字我都不認識,我都想去把給我開蒙的塾師打一頓了。”骨折少年用完好的右手揚著那份報紙,很是氣憤的樣子。
那位華神醫說道:“你不識字是正常的,那是江東推行的簡體字,和你的塾師可是沒什么關系的,報紙給我,讓我看看上面有什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