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早上,威牛展覽的辦公室跟平時一樣熱鬧。
即將開展,加班是常用的事。
業務員們忙碌地打電話給潛在客戶,邀請對方參展,他們的目標是把第二個館填滿。
電話行銷的聲音此起彼伏,劉威在總經理室里面聽,感覺像是坐在早晨的樹林里聽百鳥鳴叫,特別舒心,特別悅耳。
他依舊在琢磨昨晚李志玶說的事,越琢磨越覺得對方說的有道理。
所謂的抓手,其實就是一個展會的畫龍點睛之筆。
沒有這一筆,無論你再如何打廣告,無非是比別的展會多一點熟悉度而已。
但如果你找到了這一筆,你的展會立刻就脫穎而出了,以后人們提到同類展會時,首先想到就是你的展會。
抓手,其實就是辨識度。
道理容易明白,可東西不容易找啊!
這時陸偉走過來,問劉威:“現在有不少展會服務商找上門來,要求跟我們合作,這也是一筆收入,我初步篩選了幾家實力比較好的,你要不要跟他們談一下?”
所謂的展會服務商,就是為展會提供各種便利服務的公司。
比如,每個展位上都要掛宣傳用的噴繪布,噴繪布要掛在桁架上,這就得找提供桁架出租的公司。
有的展位需要鋪地毯,高檔一點的展位是鋪木地板,這需要找地毯公司。
還有提供餐飲的公司。
在展會現場出租綠色植物的公司。
如果是室外辦展,還有搭建帳篷的公司。
凡此種種。
這些公司想在劉威的展會上做生意,必須先跟劉威談好條件,要么交一筆入場費,要么按銷售量給抽成,劉威才允許他們進來做生意。
這叫利益共享。
對于展會的總收入來說,這筆錢占比不大,但它畢竟也是錢啊,按照兩個館的規模來算,這里面弄出個十幾萬的收入輕輕松松。
這年頭,十幾萬能交個首付了。
劉威在前世辦的叉車出租公司,其實就是這類服務型公司中的一員,所以他才會認識陸偉。
前世時陸偉相當于他現在在威牛展覽的位置。
只是汽車展不需要叉車,所以這次不會有劉威前世的同行找上門。
劉威謀劃展會全局,對這類瑣事興趣不大,況且他信得過陸偉的人品,道:“我就不見了,你拿主意吧。”
陸偉點點頭,走了出去。
劉威繼續沉思關于抓手的問題。
這時手機響了一聲,劉威拿起一看,是李倩發來的短信。
“首屆東洸國際女子網球邀請賽明天就要開始了,你想看么?”
劉威微微一笑。
買手機那晚之后,劉威對李倩的感覺起了微妙的變化。
李倩認為是她的絕情導致了劉威走入歧途,并且很執著地采取種種努力進行彌補。
劉威最初對這種執著不太理解,甚至有點不舒服。
但現在他的想法改變了。
在李倩種種舉動的背后,劉威感覺到了一種真實的情意,或者說...在乎。
如果人家根本不在乎你,誰關心你有沒有傍富婆?
你就算傍富翁都不會有人來多問一句。
經過上一世的幾十年,劉威發現了一個規律:
一個人活在世上,在乎他的人數跟他的歲數通常成反比。
當他還是孩子的時候,在乎他的人往往很多,比如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甚至兄弟姐妹。
隨著他逐漸長大變老,身邊有人從在乎變成不在乎,也有人從路人變成在乎,數量有增有減。
等他活到70歲以上辭世,還有多少人會為他的離去發自內心地流淚,這就很值得回味了。
如果超過3個,可以說,這個人的為人處世已經算是出色的。
因為絕大多數人,恐怕連一個都沒有。
如果超過一百個,這人絕對是人生贏家,至少在某個領域造福過世人。
如果超過一萬個,那是圣人級別。
不信的話,大家可以自己在心里掂量一下。
劉威用這個理論來觀察自己,能夠像李倩這樣在乎自己的,目前最多還有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