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對于她家的資產而言,這數字微不足道。
……
至于徐寧慧,劉威是告訴了她,至于她投了多少,劉威也刻意沒問。
畢竟兩人的關系只是比普通朋友近一點,不好太多干涉人家的私事。
……
對了,還有那個南技大學經濟系的陳大元教授,他在0.5元的價位投入了1000元,這筆錢后來漲到一萬元,他手癢,想高拋低吸,就清倉落袋為安了。
結果威牛幣一路向上,根本沒給他買入的機會。
他只好追高。
追高的籌碼不敢久拿,有一點盈利就趕快落袋為安……嗯,因為他是個有理性的投資者。
反復如此。
到目前為止,他的1000元變成了2萬元,盈利20倍。
作為一名經濟學領域的專業人士,能取得三個月盈利20倍的驕人戰績,這是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教授陳大元對自己十分滿意。
他把自己的經歷做成教材,以實戰經典案例的形式在課堂上教給學生,立刻收獲了無數羨慕和崇拜的目光……
……
中埔大學的經濟系教授吳連金也成名了,他是因為堅持不懈地反對威牛幣而出名的,現在已是無人不知的名人。
吳連金教授是個很有道德堅持的人,他知行合一,言行也合一,他嘴巴上反對威牛幣,實際上也沒拿一分錢出來買它,自然也沒從威牛幣的狂漲中獲利。
但是,作為威牛幣狂潮中的堅定看空者,他收獲的是名聲。
如今的他每天約稿不斷,要求采訪的電話幾乎沒停過,他那清瘦冷峻的面孔更頻繁出現在各大財經節目和論壇上。
稿費和出場費接踵而至,收得手軟。
沒辦法,現在市面上對威牛幣是一片看好和追捧,做節目和寫劇本一樣,總是需要一個反派的,沒有反派的劇情不會精彩。
而在寥寥無幾的反派中,吳連金教授無疑最有名,態度也最堅決。
作為一個名牌大學的經濟學教授,他居然連這么大的行情都能看走眼,他是怎么做到的?他對自己的錯誤有覺察嗎?他錯失這么大的機會,有后悔嗎?
這正是觀眾和讀者最饒有興趣之處。
就像一只孤獨的流浪狗掉進了河里,它艱難地往岸上爬,旁邊總會有一群吃瓜群眾帶著喜悅的笑容圍觀。
所以吳連金教授自帶流量,他的出場總能提高幾個點的收視率。
而節目或者論壇之后的提問環節,他得到的提問也是最多的,遠遠超過那些唱好威牛幣的嘉賓。
每當吳連金教授一本正經地拿著話筒向下面的觀眾論證威牛幣比股票更是騙局和泡沫,坐在他旁邊的正方嘉賓都不由地搖頭苦笑,難掩失落。
唉,沒關注就沒流量,沒流量就沒名氣,沒名氣就沒錢收啊。
起初,很多人覺得吳連金教授的這種做法簡直不能理喻……你看錯了,被鐵一般的事實打臉了,你何必還要拋頭露面呢?你就不能縮在家里少說幾句?你找罵還上癮了?
但后來,有人慢慢看出了門道,原來這也是一種賺錢的路子啊!
誰規定賺錢只能用真金白銀投資?
靠挨罵來賺錢就不香嗎?
于是有人恍然大悟,開始效仿,也用激烈的語言抨擊威牛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