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國內有百姓鬧事,塔斯肯軍方最高領袖伯克元帥以“軍內不是屠殺百姓的屠刀”為由,拒不執行國王的調令——這明顯就是受到了獅心王國暗地里的指示。否則伯克元帥哪里有這個膽子!
更諷刺的是,詹姆斯王子的大軍進駐塔斯肯公國后,百姓的抗議行動居然神奇地平復了。而抗議行動的領袖,人類牧師鮑瑞斯搖身一變進入中央,成為霍克首相的副手,居然開始呼吁百姓要認識《亞人認主法案》對社會穩定性的重要作用了!
這都已經不是雙標,而是徹徹底底的不要臉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不是一個由獅心王國情報部門精心策劃的“顛覆活動”。
獅心王國在這個過程中吃相極為難看。以至于招來各個公國上下一片罵聲。
戴琳在接到這個情報后都不知道該怎么說了。平心而論,瑞泰爾皇帝能做得這么不要臉,很大程度是受了斯塔克公國的刺激。
別看現在獅心王國半強迫地拉著各個公國聯合起來給斯塔克國搞封鎖,禁運,打貿易戰和輿論戰——看上去對斯塔克持續不斷地保持攻擊態勢。
但真正有智慧的人都看得出,戰術上獅心王國占盡優勢,但在戰略上,斯塔克公國卻在日拱一卒,一點一點耗盡獅心王國的能量。
現在斯塔克公國在西南開拓、發展,國力蒸蒸日上,對外影響力越來越大。瑞泰爾國王為了應對這種局面失控,需要越來越多的力量來制衡——而獅心王國本身,在建國600多年后,階級早已固化,根本找不到更多實力增長點,為了增強自己,在與斯塔克對抗中始終保持優勢,他只能饑不擇食的先吞下一個小公國再說。
說獅心王國這吃相是被斯塔克公國給逼的,也完全沒有錯。
這位霍克首相上臺第一天就宣布,要嚴格把控國內黑市交易,將獅心王國對斯塔克公國的經濟制裁100%實現。獅王心國此舉對抗斯塔克公國之舉,昭然若揭。
但這件事無異于飲鳩止渴。
塔斯肯公國國小力弱,軍事和外交原本就非常倚重獅心王國的支持,整個軍方親獅的現象非常嚴重。不然也不會出現一國統帥竟然不聽國王調令的可怕場面。
吞并塔斯肯公國并不能給獅心王國太多的利益,最起碼不能讓獅心王國在面對斯塔克公國的挑戰中繼續保持太久的優勢。但吞并塔斯肯公國,卻讓所有的公國——包括格列希亞公國、泰拉公國、已經分裂的拜拉席恩公國東西兩部、羅德斯公國,以及矮人王國,甚至是泰瑞爾堂弟一脈一直控制的南海行省都產生極大的警惕。
這些國家和地區出于生存的考慮,肯定會想辦法聯合在一起暗地里對抗獅心王國,這樣一來,戴琳的外交局面反倒會比以前更加容易。
對于戴琳來說,泰瑞爾的這番操作看上去很可怕,但卻讓他想起了前世明朝建文帝削藩的歷史。建文帝想將權力從藩王手里收回來,但不敢朝最厲害的朱棣動手,而是柿里挑軟的先捏,結果剩下的硬柿子發動“靖難之役”,把建文帝給廢了。
“別管他,專注自身。”戴琳在發給維妮、橙麗、薩麗以及首相威廉的政令中批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