鑼鼓喧天之中,禮服與吏部的官員引路,吏部的官員捧著圣旨,三班衙役披紅掛綠,李桂、杜集美、俞圖騎著披紅的大紅馬、一身紅色官袍、頭帶插翅帽走了過來……
富貴惹人宴,此時街道的兩旁早已擠滿了人,三人凡到之處,街人議論紛紛。
雖然人聲嘈雜,但騎在馬上,從兩旁街道眾人的拘謹的笑意、后撤的步伐、彎腰行禮的弧度里,李桂可以清晰的感覺到路人的羨慕、恭敬、甚至是害怕,對官身的害怕!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夜看盡長安花。不知為何,見此情景,李桂的心漸漸的雀躍了起來,腦海中孟郊的詩油然而生……
“老爺、老爺……”
而在這時熟悉的聲音驀然在李桂耳邊想起,循聲望去,卻見前方晴雯、王熙鳳正斜側著身子,正向他招手,雪腮嬌顏上洋溢著慢慢的笑意,容光盛放猶如晨光下都露珠。
“上街干什么!”
李桂一愣,又心系她們安全,使勁的向她倆擺了擺手,目光所及,卻看到探春在車窗處探著螓首……
……
夸街之后,便是拜恐,然后跳魁星舞,如此忙了一統之后,便是酒宴。
酒宴在皇家后花園舉行,因為這個時節菊花盛開,所以宴會的場地便放在了菊園,李桂等新科進士在裘世安的引領下到達菊園時,菊園周圍的桂樹、薔薇等小灌木樹枝上已經掛滿了宮燈,二百張長案還放在花道的兩旁,花道的盡頭則是一個長長的、三尺來高的臺子,臺子三面掛滿黃錦帷幔,顯然這里是歌臺兼泰寧帝的座位。
此時歷經種種活動,李桂等新科進士實際上是又疲又餓,很想坐下休息一會兒,但是卻是不能,只能按照學禮時的要求,按照名次,站在花道兩側,案子旁邊,垂手等候。
好在只是一會兒,一道清音響起,緊接著泰寧帝帶著吳貴妃、元春迤邐而來,后面眾大臣緊隨。凡過之處,李桂等新科進士紛紛行禮。
而泰寧帝登上臺子,坐定之后,便笑道:“諸位愛卿,今日辛苦,金榜題名,世人有幾,此人生之大快也,今時且盡歡。”
眾人謝恩之后,宮女便穿梭如花碟,美酒佳肴向流水一般的涌了上來,泰寧帝三杯祝酒詞之后,眾大臣和新科進士之間便開始了互敬模式,一時之間人去人來,籌觥交錯……
如此大致過了一輪,裘世安輕輕拍掌之間,懷抱琵琶,瑤琴,手拿簫、笛等樂器的宮女,以及彩衣翩翩的舞女蹁躚而至。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影風……
此時經過一巡互敬,再加上腹中空虛,很多人已經微醺了,美色在前,不免又多飲了幾杯。
如此一曲歌舞之后,泰寧帝請咳一聲說道:“一曲新詞酒一杯,舊調重彈無新意,諸位愛卿,可有佳詞,讓朕耳目一新。”
其實歷代帝王都對音樂有些造詣,唐明皇甚至被尊為梨園鼻祖,最起碼也是有很高的欣賞水平的,原因無它,有這個條件。
而讓新科進士獻詞其實也是每刻進士的常規項目,因此泰寧帝話音剛落之后,眾人比什么紛紛起身行禮到:“臣等斗膽為止。”
說話之間,宮女穿花似的端上了筆墨紙硯,而侯所有人的目光幾乎都明里暗里瞧向了李桂——畢竟李桂的《舟夜書》以及《木蘭詞》已經傳遍大江南北。
當然眾新科狀元從李桂身上感覺到的是壓力,實際上很多新科進士此時有棄筆的想法。
甚至泰寧帝也注視著李桂,并遙遙一指李桂,對元春說道:“此愛妃娘家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