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的糾結讓他們微微遲疑了一下,但隨即都起身行禮,恭聲說道:“誠如吾皇所言,此定國安邦之良策也!若是施行,必能開萬世之太平,還望吾皇早日施行。”
他們倒是知道雍元帝的用意,紛紛表達了立場,只是先前的遲疑卻早已落入了雍元帝的眼里。
“這幾人只怕是口是心非,哼!”隨即雍元帝心里思忖道。
“萬世之太平!”李桂聞言心里卻微微一哂……
來自于后世,李桂很清楚封建王朝的國運不過是二三百年,好的三四百年,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口與土地的矛盾,王朝興盛了,人口就多了,然后土地也集中了,沒飯吃的也就多了,造反的也就多了。
而這條政策實際上沒有解決上面的根本問題。
而在李桂思忖之間,雍元帝已經轉頭向余姚、以及沈正陽問道:“余愛卿、沈愛卿你們以為如何?”
以余姚與沈正陽的見識,他們很清楚這個政策的可行性與好處的,只是這條政策對于天下士子官紳這一層卻絕對沒有好處,而他們要是贊成,必定為這些人唾棄,但要是不贊成,這就和他們“國事為大”的儒家思想與情懷相違背!
這其實是思想與現實的矛盾,余姚與沈正陽心里糾結的很,但是他們畢竟是讀四書五經長大的,骨子里是以大局為重的儒骨,因此糾結了半天,余姚躬身說道:“回皇上,李大人此策確實是老誠謀國之策,但此策波及太大,推行難度一定不小,還需謹慎。”
余姚這話實際是老奸巨猾之言,他贊成了雍元帝的話,但卻為自己留下了退的后路——如果以后推行難,他這老朽之骨精力不佳,自然可以退了,免的越陷越深。
雍元帝現在政事練達,朝中大臣所思所想、以及一些伎倆他都門兒清,因此聞言不由的思忖:“這些老狐貍,一遇到難事不是告老就是舊疾復發,哼……”
不過令雍元帝滿意的是余姚畢竟是贊成了!這樣就可以拿到朝廷上庭議、取得共識,然后推行。
他雖然是九五之尊,但有些事還真不是他的金口玉言就可以的,比如這件事,他必須取得共識,不然一張圣旨下去,最后極有可能變成一紙空文。
而后思忖之間,雍元帝再次看向了沈正陽,含笑再次問道:“沈大人以為如何?”
在雍元帝的心里沈正陽是推行“攤丁入畝”這個政策的比較關鍵的人物之一,這主要是因為沈正陽不但在朝堂而且在士子生員中有著比較大的影響力。
第二個原因在于他與李桂的關系,如果他要是反對這項政策,那最起碼就將李桂孤立了,而雍元帝下一步還想著讓李桂去推行,打頭陣呢!
而沈正陽的心思和余姚差不多,但是他比余姚更具有家國的情懷,另外,他還要顧慮著與李桂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