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得意吧!人財兩得,什么好事都讓你碰見了。”林月如低聲說道。
最終兩人一致決定就這幢了,這幢房子產權是一個洋人建筑商的。
此時的港島,很多房屋產權都是洋人建筑商,華人需要從他們手中購買,他們賺取了大量的金錢。
沒辦法,在這個時代,華人的房地產事業還沒有一點苗頭,大家都沒有那個技術,甚至也沒有那個實力。
不過也快了,最多再過兩三年,隨著大陸來的資本參與,華人必將慢慢取代洋人,在房地產上面,逐漸取得優勢。
這場好戲,吳光耀怎么能少的了呢!
自己不僅要參與,而且還要做那港島最大的房地產商,建筑商。
接待兩人買房的人,只是一個華人經理,價格也沒有多少余地可以談!
最終以3萬8幣的價格拿了下來!
如果以港島華人高工資80港幣計算,則需要不吃不喝40能買得起。
至于普通人的工資,不過15到30港元,怕是要100多年才買得起。
所以這套房子,那是相當的貴了。
房子買下來之后,自然要安排裝修。
雖然只是這幾年的臨時住宅,吳光耀還是親自設計裝修方案。
這個時代的裝修材料很單一,但是吳光耀也能設計出一些新意的想法,比起這個時代已經領先了不止一籌。
裝修公司自然選擇了,自己和薛誠合開的耀誠裝修公司。
這個公司是上次兩人吃飯時,達成的協議。
吳光耀和薛誠各自出資2500港幣,成立耀誠裝修公司。
薛誠負責實際的經營,而吳光耀只需出一些經營想法就行,股份兩人也是一人一半。
一人一半的股份,雖然給以后可能埋下矛盾的隱患。
不過在目前,至少兩人都很滿意。
看似這個裝修公司,薛誠有點吃虧,畢竟他有工人的人脈,幾十年的裝修經驗,而且還得負責實際經營。
其實不然,耀誠裝修公司一成立,吳光耀讓那些工人和員工心服口服。
首先在技術方面,在后世,吳光耀裝修自己的幾套房子的時候,都是親力親為,親自監督。所以有很多后世的經驗。把這些技術整理出冊,瞬間讓耀誠裝修公司上了檔次,
其次在經營方面,吳光耀也引進了現代化管理制度,同時想出了印刷名片等宣傳制度,效果非常的好。
如此一套組合拳下來,不管是薛誠也好,還是下面的員工和工人,對吳光耀這個老板再也沒有什么意見了。
裝修公司只是吳光耀的一個小小投資,自然很少參與經營,一切交給薛誠。
吳光耀打算等以后自己進入房地產行業的時候,直接把這個裝修公司納入自己的建筑公司里,成為一個子公司。
房地產,那是香港富翁必走之路,甚至以后可以去大陸房地產。
沒有哪一個富豪沒有自己的物業!
最羨慕的還是后世包船王的九龍倉,每年收租都能收200億!
不過這世,九龍倉必屬于自己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