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決不能饒恕如此擾亂黃金市場的商人,應該沒收財產,以正視聽!”
不少報紙開始隱晦攻擊吳光耀和何善衡,此時吳光耀沒有感受到太大的威脅,反而有了一個想法。
那就是創建自己的報紙,掌握一定言論,省得下次讓自己措手不及。
最急的當屬何善衡,此時竟然感覺自己受到了莫大侮辱。
一向重視名聲的商人,何來要受如此委屈,炒黃金本來就是有風險,自己也有虧損的時候,何來責怪別人。
一定是那群大陸走金客,和滬上金商,買通了幾家報紙。
年輕人,不講武德!
何善衡急的像熱鍋里的螞蟻,看來自己也要買通幾家報紙,為自己洗白!
對,先去找吳光耀,畢竟他的臟水更多!
“何兄如此急迫作甚,許些小道消息,又何足掛齒!”吳光耀不僅把何善衡的輩分,叫低了一輩,還在何善衡面前猶如諸葛在世,頗有心中有數,看自己這位臥龍先生如何破局。
何善衡1900年出生,吳光耀1931年出生,按道理輩分確實應該叫一聲叔。
可惜吳光耀覺得自己和何顯等人都平輩論交,干嘛把何顯等人的輩分也降了。
何善衡并沒有多想,眼前的人有那個實力,而且這樣叫也拉進了兩人的關系。
“怎么能不急,我不能平白受人冤屈,我已經買通了不少報紙,為我們兩人正名!”
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何善衡做到如此,還算是個正面人物。
當然,如果不是他跟風,吳光耀也許不用曝光!
吳光耀沒有再假惺惺客氣,從公文包遞給何善衡一疊資料。
刷刷筆桿子,當當標題黨,這些人還不配做自己的對手。
“救市之舉,何來遭人詆毀。——黃金跌跌不休,多少手握黃金的散戶,等著大戶來打救自己!.......”
“如果沒有強大的外力穩定黃金價格,港島的黃金價格會不會崩盤?多少散戶傾家蕩產。”
“當初吳姓商人、某金號商人拋售黃金,港島人盡皆知,議論紛紛。如此厲害的風向標,居然沒人把握,是何原因。是那些走金客和金商的陰謀嗎?”
“看好后市黃金的價格走勢之三種理由,第一:大戰風起,黃金才是硬通貨;第二,港島政府有決心,維持良好的市場秩序;第三:港島是個很好的地方,后勁經濟強力,斷不會發生民國擠兌金銀事件。”
何善衡看到吳光耀寫的文案,連忙起身告辭,連打算讓吳光耀出費用的想法都沒有提。
這份資料還不值那個幾個錢嗎?
吳光耀不愿做惡人,報道根本沒有提及什么姓的商人,但是吳光耀相信何善衡絕不會如此好心!
姑且,自己使用了借刀殺人,言論風暴等計策吧!
何善衡常常自詡正人君子,此次卻是動大怒了,第二天各式報紙就開始暴擊那些走金客和金商。
吳光耀再度借刀殺人,建議何善衡買通不少水軍,在各大飯店茶肆水上一條。
輿論風向立馬轉變,其中散戶和小戶自然是主力支持何善衡的言論!
港島官媒也正視了穩定市場的原因,雖然沒有只說,顯然是站著何善衡、吳光耀一方。
黃金開始穩步上升,有散戶膽小,收回了一些成本就賣掉了,感謝的就是吳光耀和何善衡。
港島黃金開始穩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