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吳光耀,倒會往自己臉上貼金。你看看通篇都是歌頌自己,說的好像是我們的衣食父母一樣!”蔣曉東不滿的說道。
這是在一間茶樓,三個成衣店老板相約喝茶,也有想發泄一番的想法。
最近優衣庫雖然給大家做了不少外貿訂單,很快他們發現,優衣庫要求是在太高了,這錢也不是那么好賺的啊!
開明一點的老板,自然是心無怨言,覺得這正好,是提高自己工廠檔次的一個機會,對優衣庫的進駐的員工,那是當上帝供著。
心胸狹義的老板,就覺得優衣庫是故意刁難,一點點小問題,就要求返工,浪費自己的人力。
不過剛想抱怨,優衣庫的人就拿出合同,并表示,如果不愿意接受監督,代加工合同自動取消。
自己一分賺不了,還貼了會費,只得按照優衣庫的要求做!
“能有什么辦法呢?大家還不是在他面前歌頌他,大家都覺得優衣庫舍得把自己的訂單給大家做,就是大家的衣食父母。其實大家不想想,優衣庫為什么把訂單給大家做?還不是因為優衣庫的產量跟不上,只能向大家均攤任務。”
很顯然,這三人就是心胸狹義的成衣店老板。
“你說我們有沒有可能,自己向歐美出口貿易?”蔣曉東向兩位成衣店老板詢問道。
“這個嘛,有點難度。我看過優衣庫提供的布料,質量很高,我們很難訂購到這種布料。然后,我們在歐美沒有渠道,也不知道優衣庫是從哪里找的門路?”
“長期下去,港島的成衣廠會嚴重依賴優衣庫,到最后形成優衣庫的附庸工廠,哎!”
“慢慢來,我們先把東南亞市場做好,總有機會單干歐美的貿易!”
.......
“這個吳光耀,盡耍些小聰明!出臺什么政策,輪的到他一個小商人指手畫腳嗎?”布政司司長不滿的對助理說道。
雖然吳光耀在《東方日報》發表的兩篇文章,都是采用了筆名,但是有心人一看,都知道這兩篇文章一定是出自吳光耀或者吳光耀相關的人之手。
“司長的意思是,警告他一下?”助理謹慎的說道。
“那倒不必,別人也沒有說錯什么,只要他不犯原則性的問題,總督和我都不會怪他!”布政司司長擺擺手。
很多人陰謀論,說港府是如何如何,其實是毫無證據!
連霍家都能成為一方富翁,雖然備受打壓,但也沒有沒收你資產吧!
吳光耀可是知道,自己上輩子爺爺的家產可是全部充公了,人還被批斗!
從人員的流動就知道,孰優孰劣!
逃港潮一直到1978年才結束,要不是嚴防死守,港島能讓人撐爆。
就算是這樣,粵省很多村子,都逃空了,連干部都逃了。
而港島的人逃亡其它國家,是發生在什么時間段里呢?
是暴動的那段時間里,別人害怕了,就跑到其它國家了。
說這些,并不想表達什么,只是一種陳訴!
港島是華夏的港島,不要老是去污蔑!
.......
“每走一步,光耀都走的很穩,我不如他也!”何善衡對幾位朋友說到。
港島不大,很多后世的名人都是朋友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