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同為商業、金融業發達的地方,但是滬上就是要比港島顯得繁華,連街道也比港島干凈!
包船王有種被流放的感覺!
在滬上,自己雖然不是什么銀行家,卻也是堂堂滬上銀行的副總經理,是個有頭有臉的人。
如今來到港島,有種灰頭土臉的感覺!
‘摩羅叉’(印度士兵)指揮著從飛機走下來的人群排成隊伍,領取移民護照。
這些護照都是英吉利的一個機構頒發的,說白了就是殖民地身份證!
現代人覺得可能是一種侮辱,但是在這個時代嘛,呵呵,請看下面。
當領取到移民護照的時候,包船王雙手激動的揮舞。
太簡單了,過程也太順利了!
從飛機下來的人,很多都是顯赫一時的高官、豪商,還有藝人。
他們紛紛激動的拿著手上的護照,臉色的喜悅表情無以言表。
太順利了!太簡單了!
如此一來,大家就是名正言順的港島人了!
但是,他們高興的太早了,雖然成為港島人很容易。
但是接下來,融入這個圈子,遠比想象的難!
得付出昂貴的代價,才能融入這個圈子!
首先就是住房的問題,此時港島住房嚴重緊張。
如果能找到一處地方居住,哪怕是一家人擠在一起,那也是幸運的!
很多人只能睡在街上、樓梯里、走廊里,有的則搭一些簡陋的臨時房屋,任憑臺風暴雨的吹打,還面臨著火災的威脅。
雖然港府面對越來越貴的房租,制定了政策,三令五申的控制租金,但是房屋的租賃也從臺前走向了臺底。
暗地里,業主收取租戶的‘頂手費’,且是價高者得,這種你情我愿的事情,政府也管不了。
一套三間房1200英呎(110平)的住宅,要上萬港元的‘頂手費’。
想想租房的價格,被炒的有多高!
想當初,吳光耀買一棟唐樓也才4萬多港幣。
你以為租了房子,就安穩下來了嗎?
如果說,吳光耀47年來港島的時候,社會環境還很單純!
那么,現在港島的社會環境,開始變得復雜起來,潰兵、幫子、特務紛紛登上歷史的舞臺。
成千上萬的潰兵聚集在山上,每日無所事事,等待著政府的救濟。
他們形成了14K、新義安等幫派。
而很多商人坐吃山空,再加上幫派的嚯嚯,最后家破人亡。
當然機遇同樣也很多,作為與大陸連接的紐帶,后世港島產生了多少富豪。
就是在世界上,港島的富豪,也是鼎鼎有名!
八十年代,《紐約時報》評出世界七大船王,港島就占據了兩位,包船王與董船王。
自己這次從美利堅購買的兩艘3000噸貨輪,讓吳光耀已經成為港島華人船運行業的NO.3。
包船王1955年才四處湊到錢,買了一艘千噸28年齡的老式燃煤貨輪;
趙船王去年冬天才來港島,只有一艘“維多利亞之星”貨船。
只有董船王和許船王超出吳光耀甚多!
董船王已經有三艘萬噸貨輪及幾艘千噸貨船,但是他有一劫,1950年被美利堅扣下兩艘萬噸貨船,公司差點面臨財務破產。
許老船王目前已經在港島發展了三年,擁有多艘貨輪。航行于湛江至香港,以及華南、華中、華北一帶,跟長期壟斷華夏航運業的英吉利太石、怡和兩航運公司分庭抗禮。
吳光耀很看好船運業,船運業在自己心目中的位置僅次于拉鏈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