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在解放粵省過后,并沒有下一步動作,但是懸在港府的這把刀依舊存在。
這場‘港島危機’要持續接近一年的時間,隨著朝戰爆發,內地參戰,這場危機才會消散。
因為那個時候,大家都會認為,內地卷入一場大戰,無暇顧及小小的港島,房地產自然就開始升溫。
可以說,1951年到1958年屬于港島房地產第一個黃金期。
內地涌來的資金,和大量需要住房的民眾,港府政策推動及利益驅動下,形成了一撥建設熱潮。
直到1958年,港島房地產供大于求,才大跌70%。
后面還有銀行擠兌風波、六七罷工、石油危機,這些都會讓房價和地皮大跌。
這些都是吳光耀的機會!
后世的四大家族,就是因為有此眼光,才躋身巨富的行列。
經過半月的準備,長江實業終于人員齊備,形成了一個擁有十幾名員工的房地產公司。
這其中對自己最重要的三位,分別是史俊、黎星、修焱兵。
三人的分工不同:史俊負責尋找地皮作為儲備、對外的聯系應酬,打好各方面的人際關系;
黎星負責樓宇的設計、施工,把控房產質量和成本,和港島一建聯絡,所有建設的方方面面。
修焱兵則負責行政管理,后期還有對外銷售。
吳光耀對三人寄予很大的希望,希望他們像后世的‘三劍客’(郭德勝、李兆季、馮景喜)一樣,輔佐自己,成就地產大亨。
三人的才華無需置疑,憑借吳光耀的名氣,自然是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
再說,吳光耀每次招聘大將,必在港島大肆宣傳,弄到人盡皆知。
所以,自然能做到真正的招賢納士!
......
吳光耀大肆招聘,自然也引來港島人的矚目。
很多人都想不明白,為什么吳光耀偏偏在這個時候,成立房地產公司。
高陞茶樓,吳光耀應邀而來。
走進一看,何顯、何宏燊、鄭裕桐、何善衡、李兆基、鐘子光這些人盡數在此。
吳光耀一愣,這是要商量什么大事嗎?
“各位老哥,今天這是唱哪出?莫非覺得我一個浙省人,人單勢孤,你們粵省人要聯手欺辱我?”吳光耀難得講了一個二十歲年輕人該說的話。
幾位一愣,心里直呼冤枉!
這一群人加起來,還沒有你一個人有錢有勢。
“不敢,吳老板好大的威風,殺得老牌英資洋行掌門人落荒而逃,我們這些小商人算得了什么!”何顯開口調侃道。
這些人之中,吳光耀和何顯關系最為密切。
當初吳光耀找上門,三言兩語就談上了一筆上百萬的生意。
當時,吳光耀的話并沒有什么破綻,自己擁有老鳳祥這個招牌,也不可能是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