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島的地理位置和Z治地位獨特,處于內地、臺島之間;
一切都要想超然物外,根本沒有可能,這是吳光耀最近發現的問題。
原來‘港島危機’依舊籠罩在港島,對于自己旗下其它產業,倒無多大的影響,但是對于《東方日報》影響卻是極大。
老鳳祥是做黃金生意的,越是這種環境,越是生意好;
PG拉鏈、優衣庫、環球航運這些主要是做國外生意的,也不受影響;
長江實業剛剛進入地產行業,還乘機儲備了不少廉價地皮,可謂是遇到了機遇。
但是,《東方日報》銷量卻受‘港島危機’影響,日益下降。
自從粵省解放過后,港島的人們就如驚弓之鳥,每天都有傳言‘內地要對港島采取行動’。
港九人心惶惶,市景蕭條,報業亦在其中。
《東方日報》這種重經濟的報刊首當其沖,從原來的1.5萬份每刊的銷量,現在每刊只有7000份的銷量,連高峰時一半的銷量都沒有了。
發行部每次去送新的一刊《東方日報》,又要拉一大堆上期沒賣完的報紙回來。
報社赤字嚴重,報社員工人心驚慌失措,說的就是此時的東方報社。
沈寶興和楊康找到了吳光耀,大倒口水。
“老板,雖然你養得起這個報社,但是銷量一旦降到了不及前五,那么我們以后很難再爬上來。做報社的,最忌諱冷場。”沈寶興苦著個臉對吳光耀說道,這位老板在報紙內容上面,前怕狼,后怕虎,簡直不同于他在它的產業上的英勇果斷。
“你們的意思是?”吳光耀知道他們想說什么,假裝掩蓋自己的失策。
“適當的提及和分析一些政事和時事,只要保持公平公正,就不懼別人找茬。”
“切不可急于求成,銷量下跌并不是我們一家報刊,要是你們抱著目的去博取大眾眼球,那就讓新聞失去了本身的意義。這樣吧,報社全體人員開個會,我給大家談談吧!”吳光耀開口說道。
其實從未來的發展來說,就是批評和反駁一下,未來只要你在港島有影響力,一樣各方都要團結你。
比如未來的查先生,可是十足的為報私仇,大事小事都要懟,最后還不是一樣被倚重,父輩也被平反。
不過吳光耀不同,自己是受過義務教育的人,怎么能做那種事呢?
熱衷于Z治者,較多的都是一無所有的人!
像吳光耀這種人,實力越大,越持謹慎態度!
在會議室里,吳光耀對報社所有員工說道:“內地不會對港島采取任何行動,我的理由是:第一,港島是內地通往和了解西方的橋梁,如果現在行動,就等于隔絕了西方的所有信息。第二,如果采取行動,那么內地在未來,怎么獲得西方的先進技術和設備,還有需要的物資。第三,英吉利上月已經承認新華夏,并撤銷臺島的外交承認,我想內地也不想在這時候大動干戈......”
看著吳光耀自信的表情,和分析的一針見血,大家頓時開朗。
楊康率先鼓起了掌,接著會議室里響起了響亮的掌聲。
“老板,請允許我把你的講話內容,撰寫成新聞,刊登在我們《東方日報》上。”沈寶興激動的說道。
“可以!這個觀點,可以一直作為我們報社的觀點。告訴港島市民,我們依舊看好港島的未來!”吳光耀斬釘截鐵的說道。
“是!”眾人紛紛點頭,同時信心大增,心中的烏云也隨之散開。
大家都相信,就憑這個觀點,東方報社就能打破當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