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吳光耀來到自己每年捐資10萬港幣的新亞書院。
新亞書院校舍,位于九龍深水埗桂林街一棟老式建筑的三四樓,一二樓則是店鋪,環境顯然不好。
“吳先生,新亞書院目前一共98名學生,大多為內地流亡來港的青年,未能負擔學費,有能力繳納學費者僅三分之一。學校經濟窘迫,老師以鐘點計薪,每人的月薪由六十至八十元不等。”
說話的是新亞書院院長兼文史系系主任——錢穆,后世華夏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并稱為“史學四大家”。
不過此時,面對著吳光耀這個大財主,也只能小心翼翼的陪同,說話多少有點討好的意思。
沒辦法,新亞書院嚴重缺錢,而吳光耀雖然承諾每年捐款10萬港幣,但是從一開始就把這筆錢投入到新校區的籌建中。
新校區從1949年底開始籌建,目前還得需要半年,到1951年下學期才能安排遷校。
“我聽說,錢院長在去年訪臺,說服了臺北方面,每月撥款3000港元資助教學,可有此事?”吳光耀突然問道。
錢穆毫不猶豫的說道:“是,因為我受邀到臺北演說和與蔣家小敘,傳授華夏文化和歷史精神,提及了辦學困難一事,所以那邊行政院每月撥款3000港元以解決辦學資金的困難。”
“那這學校有政治方向嘛?”吳光耀直白的問道。
吳光耀也不管陪同的,還有幾位前華夏政界名流,和學屆名流會怎么想。
“當然不會有,新亞學院只有商學系、哲學系、經濟系。”錢穆立馬說道。
吳光耀點點頭,想來這所學校也不可能是臺北那邊勢力的。
但自己作為最大的捐錢人,總得問問,以免被人利用了。
新亞學院雖然新校區即將投入使用,但吳光耀只承諾每年10萬的捐款,而且全部被用到了新校區建設。
搬進了新校區,總不能還是這幾個學生和老師吧!
學校得擴大規模,自然又需要一大筆資金。
所以在趙冰的牽線下,新亞學院邀請了吳光耀這個名義上創始人。
吳光耀雖然是創始人,卻是時隔一年才再次來到新亞學院,仿佛忘掉了此事似的。
“港府那邊的態度怎么樣?”吳光耀再次問道。
在港島辦學,自然要受港府的管理,如果港府不支持,有錢也沒有用。
“港島教育署很重視,對新亞書院多有通融,有所請求,皆蒙接受!只是在資金方面,支持甚少,全靠大家自籌!”
吳光耀點點頭,港府能給你政策就不錯了,還想要錢,顯然是沒門!
和大家一起來到一間老師辦公室,頓時,這件辦公室擠滿了諸多學者。
有趙冰、吳俊升、羅香林、張維翰、梁寒操、陳伯莊、程兆熊、羅夢冊等人。
今天吳光耀的到來,關系著新亞學院的未來;
如果在吳光耀這里湊不到資金,那搬進新校區,就大受限制。
“錢院長,我有三個請求,如果你答應,那么我每年就再捐10萬港幣,用于學校運行。”吳光耀開口說道。
自己捐款10萬每年,已經是仁至義盡,總不可能一點回報都不得,自己可是商人!
“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