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吳光耀旗下的產業,有能套現的,也有不能套現的;
套現的產業有拉鏈、優衣庫集團、老鳳祥珠寶、東方報社;
不能套現的產業有環球航運、長江實業、聯想電子、海水浴場(償還貸款中)。
就算是這樣,吳光耀手中的存款,也來到了三千萬美元,這其中拉鏈產業貢獻了85%,畢竟屬于半壟斷行業。
這3000萬美元,如果在1958年港島地價/房價暴跌之際,拿來抄底;恐怕會因為資金過多,一定會迎來一系列蝴蝶效應。
所以,吳光耀只打算讓長江實業拿出3000萬港幣,來進行抄底。
此時,港島的住宅用地價在60港元到70港元每平方尺左右;
按照吳光耀所知道的信息,1958年應該會降70%的左右,也就是地價在20港元每平方尺。
只要抄底150萬平方尺左右的地皮,長江實業就可以在1967年前,不用購買高價地皮,來開發房地產了。
而自己手中的3000萬美元,也得找個路子投資出去,不然就相當于在貶值。
而且,自己的事業遍布歐洲、東瀛、港島,唯獨還缺美利堅,是時候進軍美利堅了。
.......
紐約
在一幢大廈的頂端樓層,吳光耀和另外四人,正在一間寬敞的辦公室里談論。
這些人是吳光耀在上次訪問歐美幾個國家時,從歐美公司挖來的頂級人才。
奧朗德,英籍,法務顧問,倫敦知名大律師,凱拉為吳光耀介紹的;
榮本生,管理顧問,兼職老鳳祥副總裁,吳光耀最信任的副手之一;
喬納斯,并購專家,原福特汽車高管,參與福特的多項收購項目;
莫爾斯,財務顧問,美利堅著名財務管理公司的高管,金融博士。
這四人就是吳光耀新組的一個團隊,屬于吳光耀的私人顧問團隊;
雖然,僅僅只有四個人,卻耗費了吳光耀不少財力和精力;
除了榮本生不需要花費精力,其余三人原來可是大公司的高管,如果沒有足夠的誘惑力,別人也不至于跳槽。
與其說吳光耀在選擇他們,其實他們也在選擇吳光耀。
開出的高額的薪資、設立宏偉的目標、以及吳光耀的巨大財富(一口氣花四億美金),都是他們最終選擇吳光耀的原因。
而五人正在商討的是關于收購位于波士頓的麗思卡爾頓酒店。
吳光耀一直想進入酒店行業,但是條件不允許,因為沒有經驗和人才,所以最終選擇了從收購開始。
麗思卡爾頓酒店品牌的結構比較復雜,1898年6月1號,愷撒里茲先生與一個名廚合作,在法國巴黎旺多姆廣場北側建立了巴黎里茲酒店,接著愷撒里茲先生又創辦和經營了很多家里茲酒店。
這就是麗思卡爾頓的起源!
1918年,愷撒里茲先生去世。他的遺孀沿用了Ritz-Carlton這個名字建立和運作酒店,于是愷撒里茲先生成為了麗思卡爾頓這個品牌的創始人。
1921年,愷撒里茲的遺孀把“Ritz-Carlton”名稱在美國境內的使用權賣給了AlbertKeller公司(后稱A·K公司),麗思卡爾頓酒店開始在美國發展,從此RC開始四分五裂的狀態。
也就是說,麗思卡爾頓冠名權是冠名權,酒店是酒店,并不是一個公司或者個人擁有的。
而在1929年的時候,A·K公司在美國已經有六家麗思卡爾頓酒店,結果遇見了金融危機(大股災),只保住了波士頓麗思卡爾頓酒店,其它麗思卡爾頓酒店紛紛倒閉。
當然,金融危機過后,美國又重新開了七家麗思卡爾頓酒店,但并不是都屬于A·K公司。
大家為什么都想要麗思卡爾頓這個招牌,都是因為其引以為傲的服務宣言“以紳士淑女的態度為紳士淑女忠誠服務”和員工授權制度,還有愷撒里茲被譽為‘現代酒店之父’的影響力。
在歐洲一二十年代,里茲酒店就像一個酒店神話,連西班牙國王都想開一家這樣的酒店。
吳光耀在美利堅注冊的星耀酒店管理公司,打算先收購一家麗思卡爾頓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