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九龍股票交易所正式開張,買賣已經掛牌的股票。
開張首日,氣氛熱鬧!
九龍股票交易所門前出現長長的‘人龍’,里面的生意做個不停;
井井有序的長龍里,不少都是熟悉的股友,紛紛攀談起來。
“李生,你不是‘港島會’老主顧嘛?今天怎么也跑到這里來湊熱鬧了?”一名股友對著前面的人說道。
“哈哈,高生,幸會幸會,你不也來湊熱鬧了嗎!再說‘港島會’那邊老是英語講個不停,聽的我難受死了!還是這邊好,聽說開通了粵語交易,正合我意!”李生轉過身子對股友說道。
“是啊,我聽說里面還是女出市員呢!就是不知道長得靚不靚!”高生一臉豬哥像的說道。
“額,長得靚不靚也不關我們的事,我們是來買股票的,又不是來相睇的!”李生正色道。
“話不能這么說,出市員長得靚,我們心情也會好,買的股票也是靚股!”
一群人看兩人討論起來,也紛紛加入進來,消磨等待的時間。
股民們的熱情,讓前來看熱鬧的港島會管理層和會員心里大震,這和自己預想的怎么不一樣?
雖然股民們人潮洶涌,但是九龍股票交易所的秩序良好,說明管理非常的好!
而且這樣做大家沒有任何茬頭!
下午閉市之后,九龍股票交易所宣布,當天的交易額高達156萬港元;
而港島會當天的股票交易金額,也不過251萬港幣;
兩者看似相差很大,但是別忘了,港島會成立已經幾十年,擁有幾十個會員,這些會員擁有的客戶不計其數。
所以,九龍股票交易所可以說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九龍股票交易所取得了成功,除了本身的實力之外,也能襯托出‘港島會’的經營和運作,已經落后于時代和社會;如果他們不急謀對策,改變過往故步自封的態度,其領導地位將會岌岌可危。
第二天,《東方日報》率先發表了看法:
【標題:新興勢力不是對市場的打擊,而是讓市場更加良好運行!
《東方日報》指出‘九龍股票交易所’的成立,打破了長期以來‘港島會’的壟斷局面;
歷史的發展大潮,不是個人主觀意愿可以阻擋和轉移的。
對于‘港島會’來說,‘九龍會’明顯是不受歡迎的,雖然他們欲‘除之而后快’,但卻有心無力。
傳統的智慧告訴我們,當一道阻擋去路的城門被推倒時,一擁而上的士兵絕不可能只有一個!
‘九龍會’的誕生,不但意味著壟斷時代的結束,也代表著開放及競爭年代的開始。】
緊隨其后的是各個報刊,雖然沒有正面表述‘九龍會’的成立是好還是壞,但是卻起碼做到了公正的報道。
《南華早報》作為英文報,這次也沒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公正的報道:
【‘九龍會’的創辦,除了打破過往證券交易和企業集資必須通過‘港島會’進行的傳統;
還提出了很多創新的措施,比如以粵語進行交易,容許多名出市員出市,破例容納女出市員,為港島金融證券業的發展開展了一個新紀元.....】
九龍會一開張就能取得如此戰果,還得力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地產業開始轉旺;
港島的樓價自1959年初開始逐漸回升,到1960年7月九龍的高檔住宅樓價已經恢復到30港元每平方尺,達到了暴跌前(40港幣每平方尺)的75%左右。
港島的地價自1959年初開始逐漸回升,到1960年7月九龍的住宅用地價格已經恢復到50港幣每平方尺,達到了暴跌前(60港幣每平方尺)的80%左右。
本島商業區的一般商業用地價格,更是達到250港幣每平方尺,較1958年的70多港幣每平方尺,翻了足足三倍多。
去年拍的中區地王價格更是高達550港幣每平方尺左右,當然之所以是地王,一般商業用地的價格自然沒有參考性。
樓價、地價、股市是息息相關的產業,所以具備很大的參考性!
九龍會開張當日的晚上,吳光耀在香格里拉酒店舉辦了一場慶功宴;
宴會上除了鼓勵大家,也有很多提醒和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