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蜆殼石油公司,是由英國殼牌運輸貿易公司和荷蘭皇家石油公司合并而成;在環球航運租賃的油船,有6艘五萬噸的油船,總載重量達到30萬噸。
這天蜆殼負責人埃索爾見到了一位亞洲人,卻正是包宇剛。
原來包宇剛看歐美進入60年代以后,工業蓬勃發展,覺得中東的石油一定是他們的搶手貨;
那么自己正好進入歐美市場,把船租給英美各大石油公司,獲得更高的利潤。
包宇剛從1955年涉足航運業開始,他經營的大多數是散裝貨輪,噸位偏小;
加上他都是長期租給東瀛用戶的,租金不高,賺的錢很有限。
雖然有利于銀行貸款,但是反之約束了船隊的發展;
六年過去了,包宇剛仍是航運界籍籍無名的小輩,總載重量才達到20萬噸。
所以,胸懷宏圖壯志的包宇剛又豈會甘心繼續這樣下去!
“埃索爾先生,您好!我是港島的船東包宇剛,我想為你們蜆殼公司提供油船.......”包宇剛不留余地的推銷自己的航運公司。
埃索爾一愣,沒想到這位華人船東找上門是來推銷自己的!
但是歐美的石油公司和其它租戶,一般只相信吳光耀、奧納西斯、尼亞格斯這種大船主,對華人的其他船主都是不屑一顧的,特別是像包宇剛這種名不見經傳的后期之輩;他們普遍認為華人的其他船主的船只年代久遠、管理差、技術狀態不好。
“很抱歉!包先生,我們不租賃舊船。”埃索爾開口說道,因為不相信包宇剛有新油船,所以找了一個理由推掉。
包宇剛自然不肯放棄,因為他是那種看到目標,就不會輕易放棄的人。
“埃索爾先生,我可以馬上去買新油船,請考慮一下我們......”包宇剛繼續游說。
其實包宇剛連舊油船都沒有一艘,因為包宇剛的習慣是先找到租戶,再訂造新船。
可想而知,一家世界著名的石油公司,怎么可能相信一家連油船都沒有的小航運公司。
“等你的新油船有了眉目之后,再來恰談吧!”埃索爾顯然沒有把話說死,但總體來說是完全不信任包宇剛的,這些話不過是一些推辭。
但是,包宇剛聽了則不同,覺得自己的機會很大,所以他決定調整戰略,先買油船,再找歐美石油公司洽談。
“好的!感謝埃索爾先生的接待,我會以最快的速度訂造好新油船,來貴公司恰談的!”包宇剛依舊看不出失落,反而信心十足的說道。
埃索爾一愣,沒想到包宇剛氣度如此的好,頓時有了一些好感!
走出蜆殼石油公司,包宇剛掂量了一下自己的荷包,覺得貸款買四艘1.5萬噸的小油輪,還是可以的。
只要有了船,自己再來歐美游說,相信機會很大,這是包宇剛打道回府的時候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