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一發生意外,豈不是虧死。
而有實力開發這種樓盤的公司,要么因為經驗不夠,要么擔心虧損,比如置地公司、和記.....
至于最高級別的C級牌照,那可是要看業績的,沒有建設幾幢商業大廈和高樓住宅的經歷,絕不可能給你頒發。
而港島的建高樓,起步才1955年,那時候誰有那個技術來建呢!
還不都是請的歐美建筑公司。
港島一建可以說是踩著歐美建筑公司,上升到C級牌照的;
當然這個所謂的踩,自然是合作開發樓盤,花錢購買技術,高薪聘請歐美建筑師。
李福兆來到位于長江中心商廈的港島一建寫字樓,見到了陳成。
“陳生,港島一建說將用融資的錢去收購一家美國的建筑公司,你能不能給我具體說明一下?”李福兆的語氣不卑不亢,雖然九龍交易所是吳光耀所籌建的,但是相信自己做事越認真,吳光耀越會覺得沒有托付錯人。
畢竟,財神爺的為人處事,李福兆還是略有了解的!
可以說,港島至今沒有什么關于財神爺的不好新聞。
其實李福兆不知道,就算有吳光耀的不利新聞,很少有報社敢發出來的;
因為東方通訊社現在已經成為了各家報刊的太上皇,沒有報社想得罪東方通訊社的老板。
陳成坐在自己的總裁位置上,心情頗為愉快,見李福兆來找自己了解情況,自然不能擺譜。
“好的,李主席!我們收購的美國達令建筑公司,是三藩市一家實力不俗的建筑公司.........”
兩人一問一答的聊了起來,而其他的九龍交易所工作人員則在港島一建的財務室做客。
上市就有這樣一個問題,上市之后,公司的財務就得被人知道的一清二楚;
所以,很多人不愿意把自己的公司上市,為的就是隱藏財富,或者隱藏一下見不得光的事情。
在資本主義社會里,大家普遍認為只有上市公司,才是一個真正有發展潛力的公司;
因為它的制度完善,還接受公眾的監督。
這也是國外有很多公司,可以存活上百年的一個原因!
.......
此次港島一建可以說是騎牛上市,得力于地產業的蓬勃發展;今年的股市交易特別活躍,前四個月的交易額已經高達5億港元。
而吳光耀之所以讓港島一建在5月初就上市,也是有原因的;
原來怡和洋行在6月份會選擇上市,到時候會受到港島民眾的瘋狂追捧;
其場面比長江實業上市還要瘋狂幾倍,可見港島民眾在這個時代,對于英資洋行的信心,還是遠高于華資企業的。
港島一建的上市方案是:發行新股1000萬股(共20萬份),股價2.5港元,集資2500萬港元,占總股本的25%。
吳光耀持有港島一建3000萬股,林月如持有港島一建1000萬股,兩人合計持有港島一建75%的股份。
可以說,吳氏家族一不注意又增加了7500萬港幣的資產;
而吳氏家族持有長江實業的股份,也升水到13.5港元每股(發行價7港元每股);
長江實業的總市值接近入市的一倍,高達6.5億港幣;
吳氏家族手中的股份價值,也來到4億港幣。
好家伙,難怪后世的老板熱衷于上市,這身家漲的也太快了!
當然,吳光耀不會現在拋掉部分股份;
因為,長江實業的市值遠遠沒有達到預期,因為港島的地產業這一波漲勢要到1965年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