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恰恰相反,凱瑟克此時對貨柜碼頭毫不關心,甚至是不屑一顧。
凱瑟克認為貨柜運輸未必能占據多大的份額,但是貨柜碼頭投資卻需要極大的投資。
按照環球碼頭的經驗,一個貨柜碼頭需要上千萬美元;
畢竟在1955年,環球航運的貨柜碼頭啟動資金就是1000萬美元。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力物力的成本增加,一個貨柜碼頭的投入可能會在1200萬美元以上。
這個投入對港島任何洋行,都是不可能的,哪怕是他們聯合起來,也未必能拿的出。
在后世,港島是1966年才成立了貨柜碼頭委員會,然后因為投入太大,前景未明,一直未有行動;
直到1969年才由歐洲的三個著名貨柜航運公司牽頭,匯豐、太古、捷成及嘉道理家族隨后加入;
而作為九龍倉的主人,怡和洋行反而拒絕了加入;
這件事情,一直讓怡和洋行后悔無比。
看沒人回應自己,捷成洋行大班不由得暗暗失望,英資洋行也不團結啊!
匯豐已經是徹底倒向華商那邊了,哪位華人做什么,匯豐銀行就跟著做什么;
當然,也是利益驅使,匯豐銀行這些年跟著吳光耀,每年的利潤比匯豐銀行原本的利潤都高。
換那個洋行,都得這樣選擇。
.....
此時,吳光耀正在陪同港督柏立基等政府官員,見證這次航運大事。
“吳先生,你覺得我們港府是否應該成立一個貨柜委員會,研究航運新趨勢及港島的對策?”
柏立基的話讓吳光耀心頭一震,這對自己可不是一件好事!
“總督閣下,貨柜遠洋航行趨勢未明,再加上投資巨大,未必有人愿意加入進來,我的意見是再觀察觀察。當然,你可以去問問大家,愿意加入么!”吳光耀說道。
不管怎么說,環球集團在葵涌已經有了三個貨柜碼頭,吳光耀還是不急的。
而且就像吳光耀所說的那樣,就連歐美都還沒有普及,你覺得這些英資洋行敢投資嗎?
柏立基自然知道吳光耀的想法,不過自己覺得吳光耀也說的很對!
環球航運之所以敢率先開通遠洋貨柜航線,這是因為他們已經擁有了完整的技術,巨大的資金和資源支持。
港島其它英資洋行,絕對沒有這個實力!
匯豐銀行倒是有錢,但是現在已經被環球集團綁在了一起。
“你說的有道理!是我太急了一點,還是等待形式明了,我們港府再成立這個委員會。到時候,還請吳先生來擔任這個委員會的副職,給我們提提意見!”柏立基退而其次的說道。
環球集團在貨柜運輸上面,擁有足夠的經驗,港府自然想多倚靠一下;
但是,港府絕不想環球集團,染指接下來的貨柜碼頭建設了。
要知道,后世的葵涌沒有一家公司可以獨占一個貨柜碼頭,而環球集團已經占了三個。
如果貨柜時代來臨,環球集團不知道要遭多少人羨慕和嫉妒;
但是吳光耀不怕,自己有99年的租約合同,還有匯豐銀行這個盟友。
吳光耀預估,等環球集團開通了到歐美的航線之后,五年之內就會引起大家的重視;
到時候,也正是貨柜航運時代的來臨!
而葵涌在后世有九個貨柜碼頭,也就是說還有六個貨柜會建立起來;
不過吳光耀預估,港府可能不會再讓環球集團投中的;
畢竟好處要給大家分,美國、歐洲、東瀛的投資商都會來此投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