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吳光耀有三個領先前世包宇剛的地方:
第一,包宇剛是1978年達到的,而自己1968年就能達到。
第二,前世包宇剛的環球航運,匯豐占股四成多;這一世,吳光耀的環球航運,匯豐占股只有兩成多。
第三,航運最好賺錢的時期(1967年到1975年),吳光耀已經一切準備好了,而包宇剛是靠這八年起來的。
吳光耀想了想,決定還是一錘定音,不做過多解釋!
“桑達士,這兩百萬噸船只打造以后,環球航運就暫停打造新船只。這樣計算下來,我們環球航運在1967年上半年,就沒有了貸款。屆時,環球航運每年可以為匯豐銀行帶來接近1億美金的利潤,而世界工業發展起碼還有15年的發展期。何必又急于一時的套現呢?”
桑達士看吳光耀退了一步,給了一個明確的答復,再造200萬噸船就收手,一下就感覺心滿意足了。
只要分紅有望,等一兩年又算什么呢!
“好,原來吳先生早有規劃,是我們匯豐多慮了!既然如此,這次200萬噸的造船計劃,我們表示同意。”
皆大歡喜,雖然吳光耀承諾只造1700萬噸,但是等明年蘇伊士一關閉,匯豐銀行可能求著讓自己造船,自己又何愁2000萬噸的目標達不到了。
環球航運在1965年,盈利再次攀升,高達3.8億美金,如果抵消造船款和貸款,環球航運不過只有1.2億的債務。
而在1966年,環球航運利潤預計可以達到4.2億左右美金;
所以吳光耀才說,擁有1700萬噸船只的環球航運,將在1967年上半年就實現零負債。
.........
賀遠章和高珂來到吳光耀的辦公室。
“坐!”
兩人坐在了沙發上,看到克里斯親自給兩人倒茶,兩人都有點坐立不安。
“謝謝!”“謝謝!”
克里斯嫣然一笑,然后回到自己的位置。
“包宇剛有多少船只了?”吳光耀問了自己最關心的事情。
雖然吳光耀和包宇剛、董浩云、趙從衍、曹文錦會經常聚會,討論航運的形勢,但是卻不可能打探別人船隊總載重量。
吳光耀也拉不下那個面子,搞的自己視他們為對手似的。
賀遠章、高珂這些人不同,私下一定有渠道可以了解到實情。
高珂說道:“包宇剛預計有150萬噸的樣子,董云浩預計有200萬噸的樣子。”
不錯,看來吳光耀領導的環球航運,對包宇剛影響還是非常大的;
畢竟按照歷史,包宇剛這個時候起碼有350萬噸!
這一世,不管是匯豐的扶持、東瀛和歐美的業務,環球航運都搶占了包宇剛的機緣。
而董云浩主要經營是散裝貨船和定期航線,所以影響稍微小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