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長實地產購買了第一幢物業,位于中環的一幢九層大廈;
這幢大廈占地面積在4.5萬平方尺,物業面積12萬平方尺,耗資2000萬港幣;
在今年的五月份以前,價值絕對在3800萬港幣左右,如今也是下跌了40%多。
當然,要不是大廈主人對形勢的錯誤分析,吳光耀也撿不到這個便宜.
有了一個好的開頭,接下來長實地產勢如破竹,在一個月的時間里,拿下了12幢舊商廈;
這些商廈分布在西環、上環、中環、灣仔、銅鑼灣,地皮面積在4萬到6萬平方尺不等;
這些舊商廈雖然年代久遠,普遍在30年左右,但是絲毫不影響使用;
所以這些商廈非常適合腌起來,一邊租賃出去,一邊等待機會拆了重建。
而為了購買這些舊商廈,長實地產已經花費了2億港幣;
雖然說,商業用地及商廈下跌了40%到50%左右;
但是,港島地產在1959年到1965年的這段時間里,漲幅達到三四倍以上;
比方說,在1959年,中環一幢普通商業用地,價格在200港幣每平方尺左右;
經過六年的上漲,到了1965年的時候,這個價格已經高達600港幣平方尺。
如今下跌了50%,那也得300港幣每平方尺;
這還只是地皮的錢,如果是買舊商廈,那是要按照樓面面積算的。
在住宅用地方面:
長實地產不再挑食,凡是能拆掉重建的住宅舊樓、小型住宅用地,統統選擇拿下;
價格也不斤斤計較,比事前跌幅超過55%的,一律可以拿下。
這種舉動自然瞞不過港島消息敏銳人士,很快吳光耀在大肆抄底的消息傳了出去;
雖然這種情況會有一定的抑制地產下跌情況,但是比起滿城炸蛋、四處謠言來說,影響還是微不足道的。
而且,不少人已經準備看吳光耀的笑話了!
.........
9月底。
太古洋行,藍煙囪。
看著蕭條的藍煙囪碼頭,吳光耀的嘴角翹起,自己的目標現在是藍煙囪,下一個就是九龍倉了。
心中有數之后,吳光耀帶著史俊來到藍煙囪的寫字樓,約好了和施約克見面。
這次關于藍煙囪的講數,絕不會一帆風順,因為吳光耀和太古洋行在業務競爭方面,還是有的;
兩家競爭的主要公司,就是飛機機修公司、航空食品、航空服務等公司;
至于航空公司,因為航線被港府分配了一南一北,所以倒也不算競爭關系。
一番招呼之后,大家在施約克的辦公室坐了下來。
吳光耀觀察了一下施約克的辦公室,裝修的挺豪華的,看來是個懂得享受的人。
施約克把背靠著椅子上,一副你在求我的表情,先入為主的說道:“吳先生,不滿你說,我們太古洋行并無意出售藍煙囪。”
吳光耀搖搖頭,信心十足的說道:“施約克先生,你知道嗎?如果此時,我要求進入匯豐銀行的核心管理層,他們都會同意。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是金錢買不到的。”
吳光耀的話雖然有夸大的嫌疑,但卻是事實;
匯豐銀行一年的盈利,不過1.2億港幣;
而環球集團每年可以給他們帶來2億美金的利潤,10倍的差距,足以讓匯豐銀行答應吳光耀的任何合理要求。
因為,環球集團是吳光耀說了算,掌握著絕對控股;
如果得罪了吳光耀,吳光耀完全可以去美國找一家銀行借貸大量美元給自己,然后稀釋匯豐銀行的股份。
當然,這種情況只是在和匯豐銀行鬧翻的情況下,而且基本不可能出現。
施約克把靠著椅子的身子拉了回來,眉頭一挑,開口說道:“你打算出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