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港島的政治環境就穩定下來,內地高層指示不改變香港現狀,并恢復了內地供應香港的生活物資,其它出口商品也大為增加;從而使港島各行工商業發展起來,這是股市交投活躍的一個基本因素。”
吳光耀點點頭,劉禹的第一個原因分析的很對;
此時的港島,政治局勢穩定,法制健全。
看到吳光耀肯定了自己,劉禹信心十足,接下來說道:
“第二個原因,外資涌入;香港的局勢穩定之后,那些在1967年逃出去的資金,又開始回流;畢竟,港島才是我們華人最適合生存的地方;加上東南亞各國在六十年代出現連串政局不穩事件,也間接加速資金回流香港的步伐;
香港一直以來,扮演者溝通海內外華人社會的中介角色;這個角色,除了凸顯在商業貿易方面外,也可反映在資訊互通和財物匯兌上。
港島一直以來,都被歐、美、澳、加、東南亞的華人,視為‘資金安全區’,他們對港島的經濟特別感興趣。”
吳光耀笑著說道:“這是實話,港島靠著內地,海外華人也無時無刻掛念著祖國,而港島就是大家的碼頭,隨時準備支援祖國。”
劉禹自然也知道,自家老板也是一個愛國商人,所以奉上了馬屁。
“老板高義!”、
吳光耀擺擺手,示意劉禹繼續!
劉禹接著說道:“第三個原因,本地游資充裕;港島的華人一直秉承‘積谷防饑’和‘勤儉致富’的傳統美德,這些年隨著香港工業的飛漲,人工工資上漲迅速,港島市民的存款也達到了一個天文數字。
1967年的港幣貶值,讓很多市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銀行微薄的利息,根本無法抵消通貨膨脹、貨幣貶值,所帶來的損失。
結果就是一些精明的市民,開始尋找一些可跟隨經濟發展步伐的投資渠道,而股市無疑是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個渠道;
所以,開始有大量的市民接觸股市,并選著投資。”
吳光耀點點頭,附和道:“連我周邊的人,都開始炒股了,看來這是社會大勢所趨啊!”
劉禹說道:“聽說老板還幫好幾位身邊的人,擺平了投資虧損的情況?”
吳光耀擺擺手說道:“擺平?如果我不給他們壓力,恐怕他們還得兵行險招;所以我讓他們每個月在不影響生活的情況下,慢慢把錢還回來。”
劉禹點頭說道:“應該的,太容易站起來,這些人會選擇遺忘!總不能每次都讓老板來幫忙,老板也忙不過來!”
吳光耀點點頭,然后說道:“接著說!”
劉禹說道:“第四個原因,就是銀行水浸;外資涌入港島,首先會選著存入本地銀行,而本地儲蓄也有增無減,本地銀行自然就出現了水浸(存款過多)。西方有句諺語叫做:‘銀行家是最精明的投資者’,在存款充裕的環境下,銀行一方面降低存款利息,另一外面則放寬借貸條件,讓客戶的存款變成‘他們的賺錢工具’;
其中銀行對‘股票押款’的規定,開始變得特別積極;銀行對信譽及營運良好的客戶(經紀行),押款借貸做的很‘松手’,幾乎做到了‘黃大仙’(有求必應),利息有比較優惠。
正是因為這樣,手續簡單、成本偏低,所以炒買活動變得特別活躍。”
吳光耀感嘆道:“金字塔一旦倒下,將是一場災難!”
劉禹沉默不回,心里在想,光大銀行最近放這種貸款挺活躍的,怕是有老板的主意;
不過劉禹相信,金字塔倒之前,光大金融系恐怕已經逃之夭夭了。
這既是對自己的信心,更是對老板的信任!
接下來,劉禹分析‘經濟發展前景樂觀’和‘股票供應少’兩個原因,也分析的頭頭是道;
經濟發展前景樂觀,這本來就是港島的趨勢,早在五十年代中期就充分的體現出來了;
股票供應少,則是因為港島上市公司少,但接下來港島的上市公司將大量的增加,可能今年就要增加一倍。
劉禹的表現讓吳光耀很放心,有了劉禹的能力,再加上自己的大勢觀,以后在證券領域肯定也有很大的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