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七十年代,環球影業才有機會重新回到好萊塢的頂級公司行列;
除了從發行喬治·盧卡斯的《美國風情畫》(1972年)上大賺一筆,環球還與斯蒂文·斯皮爾伯格這樣的天才導演合作無間,發行了他拍攝的《大白鯊》(1974年)、《外星人》(1982年)等影片,以及后來的《侏羅紀公園》(1993年)。
吳光耀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自己收購了環球影業,這些電影依舊屬于環球影業;
再加上,吳光耀看過太多的好萊塢電影,光鯊魚系列的劇情就能說幾部出來,何愁沒有好劇本呢!
再來說說米高梅,米高梅的巔峰期是三十年代到二戰前,在三十年代更是好萊塢最大的電影公司;50年代美國電影業發生危機,米高梅公司影片產量逐年下降,現在每年只能拍攝幾部不溫不火的電影。
米高梅公司更是成為了后來轉手最多的制片公司,從今年(1969年),來自內華達州的投資商科克·柯克里安全面收購米高梅公司;1970年,億萬富翁科克·科克里安收購米高梅........
比起米高梅轉手的次數,其實環球影業也不遑多讓,從六十年代開始,環球影業也經過了多次轉手。
吳光耀收購米高梅公司之后,將會把米高梅朝戰多元化發展,米高梅本身擁有不少地產,那么也可以朝著地產方向進行,同時還可以成立米高梅酒店.........
可以說,兩家制片公司的收購前期工作,吳光耀的團隊以及這些女人的團隊,已經做足了功課,絕對沒有可能失敗!
當然,按照吳光耀的實力,把整個好萊塢收購了,也沒有問題;
就是美國人讓不讓的問題!
又來說說院線,美國的院線實在太多,所以吳光耀的團隊干脆把目光盯向了美國最大的院線AMC;
AMC院線除了是世界最早實行多廳影院的院線,還有很多影院史第一;比如將體育館的階梯式座椅引入電影院,將座位扶手抬起來就可以形成情侶座,在扶手上設置一個托杯,以方便觀眾放置飲料。
最后就是美國的報紙業了,美國擁有13000份報紙,所以可供選擇的實在太多了;
而吳光耀的團隊盯上了《華盛頓明星晚報》和《華盛頓新聞》,打算把兩家報紙收購之后,然后合并成《華盛頓明星報》。
報紙、院線、制片,這就是吳氏家族的第一道美國布局,接下來還有很多的布局。
這次收購布局如下:
凱拉所代表的麥德龍集團將收購報紙系,及AMC院線,這樣一來凱拉的事業版圖就大大的增強;
凱拉將擁有:
麥德龍集團(麥德龍零售、麥當勞快餐、石油零售)、
報紙(英國《世界新聞報》《太陽報》、美國《華盛頓明星報》)、
AMC院線
待到時機成熟,以吳顯磊(美籍)的名義,再進軍美國的電視臺。
克里斯和莎頓夫人將合伙收購米高梅,未來的米高梅一定是朝著多元化發展的,地產、酒店、制片、娛樂等綜合集團。
晴子所代表的索尼,將收購環球影業,以后專注拍攝好萊塢賣座影片,組建工業光魔電影特效公司。
以上安排,雖然看似把股份讓給了正室以外的妾室,其實不然;
老虎基金在所以的公司里都會摻股,以保證林月如這一脈,才是真正的幕后大佬。
吳光耀不是不放心這些女人,而是想以老虎基金為紐帶,讓吳氏家族真正做到九箭以家為紐帶,成為真正有威力的箭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