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公司如果操作得當,吳光耀可以獲利三四億港幣,再進一步甚至可以獲得一個上市公司——牛奶公司。
不僅僅如此,吳光耀還收獲了一個榮譽,那就是華資企業的捍衛者;
以往英資收購華資公司,基本上是無往不利,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這次港島最大的英資公司,向牛奶公司發起收購,在香港的市民心中,可以說十拿九穩;
恰恰是這種十拿九穩的收購,被吳光耀強行打斷,并挫敗!
這種行為,自然在華人圈里贏得了一片好評!
.......
長江大廈的頂樓會議室,吳光耀和一眾核心智謀在開會。
吳光耀端起桌子上的茶水,品了幾口,然后感嘆道:“怡和洋行擁有九龍倉集團的股份,如果在接近30%的范圍,我們有點難搞喔!”
眾人聞言,紛紛思考起來,該如何破解這個局!
經過牛奶公司的收購戰,大家都明白,一旦發起收購,那股價將被炒高幾倍之多;
如此一來,最后勝利的代價有多小,就看你收購水平有多好了!
不過,九龍倉集團的事情,必須最近處理掉;
否則等怡和進一步反應過來,那吳光耀收購九龍倉的難度將成倍增加!
吳光耀為何執著九龍倉集團呢?
這里就不得不介紹一下九龍倉:
九龍倉集團是怡和系的一只旗艦公司,和置地公司號稱怡和洋行的雙翼;
九龍倉擁有的產業,包括位于九龍尖沙咀、新界、本島上的一些碼頭、倉庫、大廈、有軌電車、天星小輪,不得不說是一家資本雄厚的上市公司。
可以說,誰擁有了九龍倉,誰就掌握了香港的一半的貨物裝卸、儲運業務,而另外一半在葵涌。
而且,因為這一點,怡和洋行在香港的聲譽不太好;
原來,在怡和控制下的九龍倉,采取高額盤剝的政策,致使港英當局對它也甚感不滿;
港英當局曾對怡和洋行發出警告,如果有華資出面與怡和洋行爭奪九龍倉,在相同的條件下,在港的華人絕不會袖手旁觀,肯定會偏向華資一方。
此時,九龍倉集團股票情況是:總股本不到1億股,股價5.8港幣每股,也就是說九龍倉集團總市值不到6億港幣。
九龍倉擁有物業的尖沙咀是港島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光是九龍倉擁有的地皮,就遠遠超過了九龍倉集團上市股票的市值。
這是一個寶藏,一個沒有開發的處~女地,吳光耀如何不心動?
吳光耀的英國法律顧問奧朗德主動獻策:“收購方面我算不上行家,但是我想到了一個辦法,可以讓BOSS回避法律風險!”
吳光耀聽了頓時來精神了,牛奶公司收購戰的時候,自己最怕的就是被人揪住法律的這一問題,所以才處心積慮的小心翼翼。
“好!說說看!”
奧朗德雖然是英國人,但更是吳光耀的高管,年薪更是讓美國本土的高管都只有羨慕的份;
所以,吳光耀也是非常信任他的,去那里辦重要事情,他是最不可缺的其中之一。
奧朗德開口說道:“如果老板把你名下的九龍倉股份,以每股6港幣的價格先轉讓給你控制的飛機機修公司,這樣我們就可以攻守兼備。而所謂的股權轉讓,實際上是名轉實不轉;如果收購失利,老板你只需賠掉一個機修公司,就可以推掉全部的法律責任,不會對你其它公司造成太大影響;如果收購成功,您就可以得到整個九龍倉集團。”
奧朗德的話,在一眾顧問之中得到了肯定;
在牛奶大戰中,大家雖然擁有28%的股份,卻不敢明目張膽的亮出來,無疑也是怕麻煩纏身。
如今,按照奧朗德這樣操作,法律上的風險,全部轉嫁到一個上市公司了!
吳光耀說道:“可行!接下來我們一邊把股份轉移,一邊繼續收購股份;我們掌握的九龍倉股份必須達到30%,這樣我們的才是穩贏的局面!”
此時,吳光耀一共掌握了25%的九龍倉集團股票,而怡和洋行預計在30%以下。
一般來說,上市公司的股權若小于35%,則容易被人乘虛而入;
怡和洋行這些年大舉投資海外,自然會減持自己的股份,來進行海外投資;
而且,怡和洋行一向自大,怎么能想到有人敢打他九龍倉的注意呢!
會議散去之后,吳光耀感覺自己輕松了許多!
等股份到了30%,就公開宣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