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銀行以風險太大為由,拒絕了;
但是看在英資的份上,借了兩億港幣。
吳光耀點點頭,表示心里有數了!
只要收購戰一打,股價就是幾倍幾倍的翻;
前世,李嘉誠暗自購買九龍倉股票時,股價是13港幣;
包宇剛和置地大決戰時,每股的價值已經是105港幣了;
依次類推,吳光耀想爭取到49%的紅線(未觸及全面收購的持股比例),那么剩下的19%的股份,預計需要花費9.5億(按照股價50港幣計算);
如果吳光耀想現在私有化九龍倉,那代價哪怕是吳光耀也不愿意承受的(50億港幣乘以百分之七十,就是三十五億港幣);
按照吳光耀的想法是,先爭取到49%的股權,把怡和趕出九龍倉集團;
待到了股災,再私有化九龍倉,代價就小了非常多了。
........
九龍倉集團會議室。
吳光耀和史俊成為董事后,首次露面。
作為九龍倉董事會主席的亨利·紐壁堅,可以說是對吳光耀和史俊是一萬個看不順眼。
吳光耀可不管亨利·凱瑟克如何想,直接說道:“亨利主席,對于九龍倉海港城的建設,我們有一些小意見,希望董事會采納!”
亨利·凱瑟克想都沒有想,就開口說道:“吳先生,海港城的建設方案已經出來了半年多了,這段時間已經按照圖則進行了施工,你現在提出來,無疑太晚了!”
吳光耀真想給亨利一腳,自己只是提一些小小的意見,你想都不想,就直接拒絕了,這不明擺著當自己和史俊這兩個董事是擺設嘛!
多爭無用,反正大家此時都是在蓄力,或者說是悄悄的收購股份。
亨利·凱瑟克眼睛一轉,開口說道:“吳先生、史先生,我提議增加一位董事,由置地公司的執行總裁貝德福特加入九龍倉集團,并出任執行主管。”
吳光耀同樣不假思索的拒絕道:“九龍倉集團已經加了兩位董事,不宜現在繼續加塞!除非,董事會給我們再增加兩席董事席位!”
一眾董事看著吳光耀和亨利凱瑟克在斗法,并沒有選擇加入進去;
此時,勝負未明,大家也事不關己;
甚至可以說,如果兩位把股價炒作起來,一些董事手中的股份,還會悄悄的出手。
接下來,依舊是吳光耀和亨利的唇槍舌戰,最終達成了一個協議:置地增加一位執行主管,而吳光耀一方增加一位董事,以及進駐工作組到海港城,并有權提出一些建設意見。
這是一場前哨站,吳光耀認為自己的目的達到了,所以是自己勝利了;因為自己可以對海港城的建設進行一些修正,還增加了一位己方董事。
而亨利·凱瑟克也認為自己勝利了,因為九龍倉董事增加了一位置地高管,還擔任了執行主管這一重要位置。
這次會議過后,雙方會經歷一個短暫的‘和平共處’;
實際上,只是雙方沒有發起大決戰而已,大家都會積極進行收購剩余的股份;
雙方的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49%的控制權;
至于超過49%的股權,那就是出發全面收購邀約了,別說置地公司沒有這么多錢,就是吳光耀也舍不得這么得錢。(注:全面收購預計還需要花費35億港幣左右。)
九龍倉大戰是一場遠比牛奶大戰更大的戰役,所以在港島股市起到的效果更是激烈;
整個大盤都受到了九龍倉股票的影響,開始大幅攀升!
而炒股之風,更是在港島盛行起來,哪怕是一些家庭婦女,也紛紛拿著鈔票入市!
‘要股票,不要鈔票!’
正是港島此時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