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論財團的實力,幾個匯豐也比不上吳光耀的財團。
“對了!沈弼會不會是你的下一任?”
“可能吧!但是這種事情不到最后一刻,誰也不能確定。”
桑達士既然說可能,其實沈弼已經成為了匯豐內部培養出來的下一任大班了!
前世,桑達士在1977年卸任匯豐大班,正是由沈弼接任!
“你這次來,不會是來打探我們匯豐內部的消息吧?”桑達士打趣道。
“自然不是,九龍倉集團想從匯豐銀行手上借貸2億港幣!”吳光耀說道。
桑達士沒有糾結九龍倉的財務狀況,一口答應道:“可以!你現在已經很少在匯豐銀行貸款了,我們自然不會拒絕!”
九龍倉從匯豐銀行借貸2億港幣之后,立馬花費了7500萬港幣的現金從吳光耀個人手中拿下25%的香港電車股份;
加上九龍倉原本擁有的10%股份,九龍倉就擁有了35%的香港電車股份,一躍成為電車公司的絕對大股東。
當九龍倉和吳光耀的交易公開時,一時間港島市民再次蜂擁而上,炒作香港電車的股票;
先是牛奶公司,然后是九龍倉集團,大家早已經熟門熟路,一有點風吹草動,就以為吳光耀要拿英資公司開刀。
不僅僅如此,經過牛奶公司和九龍倉集團的收購案之后,恒生指數竟然已經抵達500點的位置;
較1967年8月低谷時,恒生指數漲了接近十倍!
可想而知,此時的港島炒風有多盛。
吳光耀以大股東的名義,召開了香港電車的董事會議。
會議上,電車總裁薛明禮率先問道:“吳先生,你需要說明九龍倉收購香港電車股份的動機?”
香港電車集團是一家股份及其分散的公眾公司,那么大權自然就集中在以薛明禮為首的管理層身上,董事會的權利自然就相對較小。
那么,九龍倉收購香港電車35%股份的動機,自然對香港電車管理層至關重要!
吳光耀笑著說道:“大家放心!九龍倉集團暫時無意接手香港電車公司,大家依舊可以繼續服務香港市民。至于收購動機,只是一個單純的長期投資項目,大家不必過于介懷;同時,我們也不會介入香港電車的具體經營,不過我們需要重組董事會,還望各位鼎立支持!”
薛明禮一聽,頓時覺得雖然九龍倉不參與電車的經營,但是重組董事會不就是相當于在自己一行人頭上弄了個太上皇了嗎?
不過,九龍倉集團作為大股東,自然有權這樣做;
再加上一眾管理層也不想和風頭正盛的吳光耀扳手腕,自然只得選擇配合。
看到一眾管理層配合,吳光耀暗暗點頭;
電車公司對吳光耀的作用就是貢獻地皮,其中銅鑼灣的地皮是重中之重;
至于電車這個業務,吳光耀絲毫不關心。
所以,待股災一來,吳光耀會私有化電車公司,然后分拆業務和資產;
時機成熟,電車公司重新上市,新上市的公司地皮儲備自然沒有了!
見吳光耀和電車公司的管理層達成協議,原本被炒到很高的電車股份,自然立馬開始暴跌;
無疑,吳光耀的行為讓股民大失所望!
這些人豈不知,自己怎么可能還會大筆散錢,便宜那些炒客!
在市場低迷時,控制和私有化這些公司,他不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