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還真如吳光耀所料,當空運站的專營權申請遞交到港府,港府立馬有人向怡和洋行通風報信;
最后,怡和洋行亦加入進來,成為了空運站的股東;
當然,作為此次事件的發起人,也是實力最強大的公司,環球集團獨占了40%的股份。
空運站大廈預計十八個月竣工,而空運站預計要兩年后才能正式運行!
而美國方面也傳來消息,波音公司指定了港島航空為波音飛機維修機隊之一;
當然,這并不能帶來實質性的利潤,只是一個名頭!
不過,哪怕是一個名頭,國泰航空也不會放棄跟隨,恐怕接下來國泰航空就會去美國波音公司交涉了。
.......
環球大廈,集團會議室。
匯豐銀行在環球集團的董事為桑達士、沈弼,兩人參加了集團會議;
匯豐一直奉行的是不參與環球集團的具體經營,只是對環球集團的財務狀況就行監督,和享受分紅;正是因為如此,吳光耀覺得匯豐銀行在港島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以前世的匯豐經歷來看,匯豐銀行兩任大班桑達士和沈弼,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那就是無論華資和英資,匯豐銀行只看利潤,只幫能給自己帶來利潤的人和公司。
“銀行不是政治機構,不是民族堡壘,更不是慈善團體,銀行就是銀行。”前世的沈弼經常對激進的員工教誨道。
沈弼的觀點無疑和華商的‘在商言商’這句話有些相似!
桑達士、沈弼兩人的觀點,甚至影響了大部分匯豐銀行管理層;
前世一位匯豐主管還這樣說道:“兩條船,一條是同胞的,一條是外族人的;同胞的船正駛向狂風巨浪之中,而外族人的船在風平浪靜的海域;那么匯豐銀行,肯定是資助那條更安全的船繼續航行!”
可能正是因為如此,前世的匯豐銀行比怡和洋行成功的不是一點兩點!
怡和洋行可是在1984年之后,就大舉走資,給港島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
因為大家紛紛模仿起來,紛紛把公司搬到了離岸地注冊。
“會議開始吧!”吳光耀開口說道。
一眾人集中精神起來,環球集團是一家世界性的大公司,不管是規模還是影響力,都非常大;
航運和港口無疑是目前最成功的投資,如果說航運可能還有危機,那環球集團的39個港口,無疑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賀遠章作為集團總裁率先說道:“目前,航運業雖然依舊火熱,但是環球航運的盈利開始逐步下滑,值得我們警惕!”
桑達士開口說道:“盈利下滑是因為越來愈多的船只下水,而導致的運費下調嗎?”
賀遠章點點頭說道:“不僅僅如此,運費下調之后,由于我們的競爭者開始增加,所以我們也需要調整優惠力度,否則難保業務不失!還有港島的人工工資上漲過快,也是導致利潤下滑的原因。”
其實,賀遠章說道,吳光耀早有預見;
1967年7月,蘇伊士運河關閉,那么世界上的油船業務絕對是供不應求,可以說是稀缺40%左右運輸量;
正是因為如此,環球航運才能大發其財;
當時環球航運的船只擁有1700萬噸載重量,這個載重量是前世的包宇剛在1978年才達到成就;
正是因為如此,吳光耀可以說比前世的包宇剛多賺了幾倍的航運錢。
如今新船紛紛下水,環球航運自然也需要調整收費標準,那么盈利可能相對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