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部紀錄片叫做‘上海便利店之爭’,是一家日本媒體拍攝的一部記錄片,片中記載著華夏加入WTO三年后,華夏放開了外商零售經營許可,然后各家便利店在上海的一場龍爭虎斗;
片中的主角有全家(日本)、羅森(日本)、好德(華夏國企)等,其中好德因為是國企,需要安置下崗工人,招了大量的四五十的阿姨,導致服務非常的差;
讓吳光耀印象時刻的有這樣一段情節,好德的高層來視察說道:“這里的生意怎么樣?”
阿姨們這樣說道:“挺好的!”
好德高層有點不可思議,說道:“挺好的?話說回來,這家店都要關門了喔!”
“啊,為什么要關?”
“合同到期,生意不理想!”
“不會吧,我們的生意很好!”
“你們知道這家店虧損了多少嗎?”
“這得問總公司了!但是店真忙起來,我們身體有點吃不消了!我現在也快50歲了,總想輕松點!”
高管聽到這句話,不知道心里怎么想,但是臉上還是帶著笑容;
高管笑著說道:“大家都覺得輕輕松松就能把錢賺到了嘛?”
最后笑道了無語,高管又說道:“所以才關掉這家門店嘛,虧損實在太嚴重了!”
這個紀錄片的國企下崗阿姨、國企的領導,各種表現,完全不是全家、羅森的對手;
當然,最后的結果也可想而知!
這部紀錄片啟發了吳光耀,東瀛的企業精神非常值得自己學習!
吳光耀這次考察的內容有三方面,第一是服務態度和店內便利性,第二是店內環境,第三是食物的可口性。
“幫我包一些熱食,以及便當,放在那邊小桌子上,馬上我要品嘗!”吳光耀說道。
“好的,您稍等!”
此時,店長和店員依舊有懷疑,但是也不會說出來!
一圈下來,整體給人的感覺不錯,有點像后世的7-11便利店。
狄波娜此時也知道了,這那里是來陪自己逛街的,明顯自己是來陪他工作的;
這個這種感覺真好,他身上的那種自信,以及別人對他的尊重,然自己感同身受。
來到便利店的小桌子上,吳光耀邀請狄波娜和兩個保鏢都來品嘗;
說起來,便利店放小桌子這種方便顧客的主意,自然也是出自吳光耀之手。
“吃吧!晚上可能沒有大餐了,今天我們就吃吃便利店的食物吧!”吳光耀對身邊的狄波娜說道。
“這便利店的食物挺好的啊!你看看這個賣相,還是讓人很有食欲的!”狄波娜懂事的說道。
這就是陪有錢人吃路邊攤,和陪窮人吃路邊攤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吳光耀吃的很認真,很仔細,也很享受!
遲到一半,又將不遠處的店長叫到自己面前,說道:“我叫吳光耀,你知道我是誰嗎?”
店長立馬驚訝起來,然后快速反應過來說道:“是,會....董事長!”
吳光耀點點頭,說道:“不要緊張,我問你一些問題,你只要回答就行!首先,這家店開了幾年了?”
店長快速回答道:“這是一家老店,已經有5年了!”
1966年開的,差不多是第一批開的麥德龍便利店了;
百優集團是1965年10月進軍日本的,那么第一批門店就差不多是在1966年上半年開張的。
“每天的營業是多少?你來這個店開始,有沒有變化,增長了還是降低了?”
“目前每天的營業額是108萬日元左右(3000美元,日本人均月收入140美元。)我來這個店已經三年了,一開始增長到了4000美元,近兩年逐漸下降了1000美元左右。”
“有沒有找原因?”
“周邊多了兩家同行,一家是7-11,一家人全家,不過這兩家生意沒有我們好!”
了解的差不多之后,吳光耀點點頭,去前臺把賬結了,打算去7-11和全家考察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