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八九十年代,一個國泰航空的利潤占據了太古洋行的65%;
要知道,當時的國泰航空在港島的地產已經非常強大,但國泰航空的利潤依舊遠遠超出地產項目;
正因為如此,吳光耀才不留余力的購買飛機,以期待航空業的爆發。
......
環球集團的股東大會上,沈弼的行為突然有點讓吳光耀不舒服;
沈弼顯然希望匯豐銀行能在環球集團擁有一定的話語權,所以試探了幾次;
不過吳光耀本著匯豐銀行只享有分紅權利和財務監督權,不聲不響的給搪塞了回去。
沈弼是去年(1971年)升升匯豐銀行總經理的,而桑達士依舊擔任匯豐主席;
算起來,匯豐銀行已經開啟了‘沈弼時代’。
事后,吳光耀在辦公室沉思起來。
匯豐銀行的內部,可能已經視吳光耀為對手了;
或者說,沈弼時代的匯豐銀行,吳光耀將不是匯豐銀行的華資‘唯一選擇’。
那么吳光耀寄予匯豐銀行協助自己拿下和記洋行,是不是也不再十拿九穩了呢?
“不能把希望全部寄予在匯豐銀行了!”吳光耀喃喃自語道。
此時,和記國際市值45億港幣,動用資金收購股份顯然不劃算;
自1967年股市暴跌之際,吳光耀也收購了和記國際15%的股份,但是用處不是很大;
所以只能另外采取辦法了!
吳光耀有不得不收購和記洋行的三大理由:
第一,如果自己收購了和記洋行,那么就是華人第一個入主英資洋行,九龍倉畢竟不算是一個洋行;所以為了進一步提升吳氏家族的影響力,這個和記洋行就是非收購不可;
第二,和記洋行是屈臣氏、黃埔船塢的聯營公司,控制著這兩個公司30%的股份;只要收購了和記洋行,稍微進一步,就能將這兩個公司拉為附屬公司;屈臣氏在零售、化妝品等領域發展的非常不錯,而黃埔船塢在紅磡的200多萬地皮更是價值不菲。
第三,和記洋行的碼頭,這也是一筆價值不菲的資產。
最重要的是,萬一和記洋行最后流落到李超人手中,吳光耀前面所做的一切,豈不是效果大減!
如果吳光耀想收購和記洋行,在股災來臨逢低吸納和記國際的股份,算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手段;
但這并不保險,而且事情也干的不夠漂亮!
到時候,祈德尊萬一依舊選擇接受和匯豐的收購建議;
那吳光耀豈不是又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匯豐銀行?
倘若光大銀行是和記洋行的最大債權人,那么吳光耀就擁有了優先購買權;
就算發動惡意收購,也算是出師有名!
想到與此,吳光耀火熱起來;
因為祈德尊確實找吳光耀談過貸款事宜,不過自己當時并沒有全部答應他的請求;
雖然說此一時彼一時,但是吳光耀知道,祈德尊依舊需要大量的貸款;
此時祈德尊掌握的和記洋行,不禁大肆在海內外投資,而且還熱衷于炒股;
自己要是暗示可以貸款給他,祈德尊肯定是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