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布朗沒有再討價還價,畢竟就算吳光耀所說,歐美石油公司對于轉讓煉油技術,根本沒有當一回事;
那個國家有石油空白,只要政府允許,大家紛紛一擁而上;
這些石油公司給這個國際技術轉讓,從而獲得這個國家石油產業的份額;
哪怕是內地,在1973年也接受了BP石油公司的合作建議,BP石油公司也是最早和內地政府合作的石油公司;
BP在華夏的發展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
70年代初,主要從事化工技術轉讓和營銷。
80年代起,開始進行海上的油氣勘探和生產。
90年代起,業務不斷發展壯大,已拓展到航空燃油供應,液化石油氣(LPG)和天然氣的進口與銷售,加油站零售業務,潤滑油的生產與銷售,太陽能發電裝置的開發應用以及化工合資建廠。
吳光耀和布朗初步達成協議后,雙方的團隊開始從細節開始談;
雙方爭論也很激烈,但總算達成了初步意見;
BP石油打包技術轉讓和入股,作價300萬英鎊(4800萬港幣),中華煤氣和吳氏家族共同出資1200萬英鎊,在新加坡投資一家大型煉油廠,資金不足部分則可以選擇貸款。
BP石油公司占股25%,而中華煤氣和吳氏家族占股75%。
這個議題談好之后,終于進入到正題。
這一次吳光耀開口說道:“布朗先生,英國的北海油田還有多少個區域,未被石油公司中標!”
布朗笑著說道:“一共還有360個區域未被中標,吳先生莫非想買下整個北海油田?”
布朗顯然是有打趣的意味,吳光耀也笑著回應道:“只要英國肯賣,我就是砸鍋賣鐵,也愿意籌集資金拿下整個英屬北海油田。”
兩人顯然都是玩笑話,但是明顯吳光耀更有底氣!
吳光耀當然有底氣,石油在1973年1月前,價格是1.8美元每桶;
1973年1月,漲到了3美元每桶;
1973年10月,漲到了11美元每桶;
五倍以上的漲幅,自己底氣當然更足;
而且只要有地圖,吳光耀甚至能知道英屬北海油田的大概布局,省下了一個區域一個區域的勘察,節省大量的勘察費。
布朗笑笑,沒有繼續討論這個問題。
吳光耀興致很高昂,直接說道:“布朗先生,關于我們合作勘察北海油田的事宜,不知道貴公司和倫敦政府的態度如何?”
布朗說道:“英國政府自然是歡迎外資來勘察北海油田的,不過BP公司的人力和設備并不富裕了,所以吳先生如果想大規模投資北海油田,可能會讓您失望了!”
這個肯定是真實情況,自兩年前北海油田發現石油后,作為英國的石油公司,BP石油自然也會加入勘察隊伍。
吳光耀皺眉起來,投資的區域太少,哪怕自己知道大概發布,怕是也很難找到石油,這樣豈不是有虧本的可能!
而吳光耀本身不具備勘察、開采石油的實力,就算去投標,英國政府恐怕也會懷疑自己的企圖;
還有個辦法,那就是和其他國家的石油公司合作!
其實,實行這種辦法,吳光耀根本算不上一個石油商,只能算一個投資人,風險投資人!
但吳光耀要的就是這種效果,這樣才不會讓人有所防備!
吳光耀直接說道:“假設我愿意投資巨資來進行這個項目,從采購石油勘察、開采的設備、招聘大量的英國工人和管理層,并大量投標北海油田區域,貴公司也不感興趣嘛?”
“吳先生打算投資多少?”
“5億美金!”
布朗大震,沒想到吳光耀舉手投足間都是大手筆!
前兩年,美國菲利普斯僅僅花費了3000多萬美元,在沒有打出石油的情況下,就已經打了退堂鼓,這位一開口就是5億美金,這該如何說呢?
當然,此時已經證實了北海油田是有石油的,但是一個區域有260平方千米,剩下的360個區域可是一個很龐大的工程。
“吳先生,您的投資太大,我們需要上報政府!當然,我敢肯定,政府肯定是歡迎您的投資的!”布朗說道。
布朗自然不會把投資趕跑,畢竟英國經濟可不算好!
再說了,布朗也知道,倫敦方面也有拉攏這位的心思!
吳光耀笑著說道:“當然,那我就等待你的好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