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港島已經是五月初,進入了初夏。
吳光耀回港的第一件事,就是參加恒生銀行的股東會議。
恒生銀行上市在即,作為大股東的光大金融系,自然要有所行動。
何善衡主持了會議,率先說道:“上市方案初步出來了,恒生銀行共發行股數1000萬股,實收股本1億港幣。”
10元是每股的資產價值,自然不是發行股價!
吳光耀問道:“公開發售的價格是多少?”
何善衡說道:“100港幣每股!”
吳光耀和雷洪、劉禹眼神交流了一番,公開發售的價格,決定著光大金融系增持的成本;
而恒生銀行按照100港幣每股發行的話,相當于市值就是10億港幣,算是很合理!
很快,吳光耀就有了主意!
100港幣每股的價格看似很高,但吳光耀知道,今年恒生銀行的股票最高價格可達195港幣每股;
而到了明年股災來臨之前,價格更是高達290港幣每股。
吳光耀說道:“有沒有其它機構要購買恒生銀行的股票?”
何善衡把這個問題交給了利國偉,此時何善衡雖然還是董事會主席,但是已經開始把大部分權利移交給利國偉和何添,自己則專心編制金融類的書籍。
利國偉說道:“考慮到光大金融系可能要增持,暫未答應任何機構!”
吳光耀點點頭,恒生銀行的管理人員很上道,也不枉自己這些年的不過度干涉政策。
最終,雙方達成了一個內部交易;
光大銀行支付何善衡等創始人1.5億港幣,將股份增持到51%(不是發起收購方,無須考慮觸及全面收購線);
恒生銀行再向公眾,按照股價100港幣每股發行100萬股,集資1億港幣,用于公司發展。
吳光耀打算慢慢的將恒生銀行的持股增加到62%,和前世匯豐銀行持股量一樣,以增加控制權;
之所以現在只把股份提高到51%,也是一個策略;
待恒生銀行的股價攀升到250港幣的時候,吳光耀還會讓光大銀行拋售10%左右的持股量;
待股災來臨后,再慢慢的增持到62%的持股量;
一來二去,吳光耀根本不用花費一分錢,就能將持股量從35%增持到62%;
這就是金融的魅力!
此時,港島熱鬧非凡,地產旺盛,股市更加的旺盛;
華資紛紛將公司上市,每個月發行的新股,比往常一年還多。
在1972年前,港島的上市公司是98家;
但吳光耀知道,在今年(1972年)上市的港島公司將超過以前上市公司的總和,高達100家。
一個價值2000萬港幣的酒店,此時都可以選擇上市,可見股市的火熱;
而前世鼎鼎有名的華資地產五虎,就是今年將公司上市的。
.......
會議散去后,何善衡可能擔心吳光耀以后會棄用利國偉,所以宴請了大家;
席間,何善衡多次給利國偉眼神,讓其融入光大金融系,給自己一個后路!
吳光耀笑著說道:“善衡大哥過濾了,利經理作為銀行專才,我們是一百個放心恒生銀行在他的手上發揚光大;還是那句話,恒生銀行的創始團隊,是一個優秀的銀行團隊,我們光大金融系暫時不會過多的干涉。當然,我希望以后大家能定期交流,畢竟我們是兄弟銀行,理應相互扶持。”
收購之后將公司拆骨扒皮,不是吳光耀的作風;
當然,前提是原來的管理團隊要聽話,和服從管理。
利國偉聽了心里有點感動,畢竟自己當初在恒生銀行落難的時候,是主張匯豐銀行接手,而不是光大銀行來接手;所以一直以來,自己對光大金融系的歸屬感也不強。
不過現在,利國偉知道,如果自己再不識趣,那么擁有絕對股權的光大金融系,可能就不會客氣了!
利國偉建議道:“恒生銀行的初級銀行家培訓班這幾年發展不錯,要不我們兩家合并了這個培訓班,以后這個培訓班為我們雙方培養初級銀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