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光耀點點頭,說道:“這是自然的,我是香港人,自然有責任發展香港!”
這次交流,算是雙方的一眾試探,也是雙方的一個初步合作;
吳光耀相信,資金+人才+眼光,這是無往不勝的法寶!
自己并不是要把香港的產業顛覆,只是想把香港的產業多元化;
吳光耀也知道,想要把香港的電子業、機械業等制造業帶到一流的層次很難;
但是如果能做到后世新加坡、臺島的那種程度,再加上香港一流的貿易和金融,那也比前世高了幾個檔次。
吳光耀離開后,麥理浩自言自語的說道:“幸好這位是臺島那邊的后人,加上和對面一向沒有合作,所以無需擔心他倒向對面。”
如果讓吳光耀聽到了麥理浩的分析,一定會嗤之以鼻,他太低估了對面的統戰能力和決心了;
別說自己是G黨后人,哪怕就是G黨,對面以后也會誠心的拉攏。
........
和麥理浩交談之后,第二天吳光耀就來到香港大學,見到新的華人校長黃麗松;
這是香港大學的首位華人校長,由此可以看出,麥理浩還是希望華人更多的參與治理港島中來。
“黃校長,我昨天和麥理浩總督談過,將在香港大學增加理工院系的問題,麥理浩總督表示支持,所以我想貴校至少每年要招600名理科生。”吳光耀直接開口說道。
黃麗松本身以前就是馬來的理學院院長,所以也算是專業的。
“可是如此多的學生,就業問題該如何保證?”
“黃校長應該去調查一下,香港的電子業已經初具規模;僅僅是我旗下的公司,就在香港投資了5個電子工廠,收音機、電視機、洗衣機都有在香港生產。”
黃麗松說道:“可是據我所知,這些工廠只是一個生產工廠,并不需要多少技術人員!”
吳光耀笑著說道:“沒有人才才會導致這種情況,我愿意和學校簽訂就業合同,黃校長無需擔心;還有我個人愿意每年定期捐款,以保證理學院順利舉辦。”
黃麗松點點頭,說道:“吳先生既然愿意全力支持,港府也愿意支持,那確實沒有問題了;吳先生請放心,我會立馬組織起來,保證明年可以招收600名理工學生。”
其實,吳光耀還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自己創建一所大學;
不過,創建大學可不是有錢就能行的!
師資力量是非常關鍵的因素,而且還需要大量的精力,所以吳光耀打算再晚點考慮這個事情!
也許七十年代末就會考慮,但是籌備一所大學,怕是需要五年以上的時間;
所以吳光耀才從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著手,這樣剩下許多精力!
不管這么說,每年一千名專業人才,總歸是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