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顯朔靜靜的等待著許書標做決定,神色絲毫不急迫;
自己有很大的把握,許書標會同意自己的要求。
果不其然,許書標抬頭說道:“300萬美金,我們就把這塊飲料的專營權賣給你們!”
乍一聽這種獅子大開口,一般人恐怕早已表情浮現不耐煩或者冷笑,但是吳顯朔顯得很冷靜。
“許老先生,錢可沒有這么好賺!據我所知,憑借這款飲料,你在泰國一年也賺不了20萬美金。我們康師傅公司愿意出100萬美元+泰國紅牛的經銷權(不包括生產權),這已經是抱著很大的誠意了。”
“吳小先生,倘若我們天絲集團以60年代就在生產這種口味的飲料來維權,你們絕對會蒙受損失!”
“首先,你們的飲料口感、功能都不如我們,兩家競爭,你們完全處于劣勢;其次,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不也都是可樂嘛!不滿您說,如果我們這次談不攏,我有信心將我們的紅牛打入泰國市場,并搶占天絲集團的銷量;產品、營銷、渠道,我們都是成熟的,而天絲集團有什么呢?”
一番爭論之后,康師傅總算以150萬美金+經銷權拿下天絲集團的功能飲料生產權和品牌。
吳光耀得知康師傅和天絲集團的‘紅牛之爭’后,并無意外;
從前世得到的訊息就是,許書標六十年代就開始搞功能性飲料,而到了1975年才注冊的專利和品牌;在這十年里,紅牛飲料的配方肯定是一直在完善,直到1975年才基本確定。
這種空子不鉆,豈不是有錢不賺!
最讓人意外的是,自己兒子居然輕松搞定了許書標,無疑讓吳光耀心里非常的高興!
一個紅牛飲料撐死也就賺個千億港幣,吳光耀倒不是非要不可;
但是大兒子的這種表現,才是讓吳光耀最得意的!
.....
晃眼又是一年,時間到了1973年1月。
若問此時的港島,大家都在談論什么,答案無疑就是股票。
因為是牛年,而1973年的首個股票交易日又開出了‘紅盤’,頓時港島出現一種聲音——牛年牛市!
此時,恒生指數已經高達1288點,較1967年8月低谷時期的60點,足足上升了20倍。
吳光耀在光大大廈的辦公室看著手中的《東方日報》,一則新聞將此時的港島股市形容的很準確。
新聞標題是:達官貴人販夫走卒,炒股蔚然成風。
新聞內容是:大市向好,就算垃圾股都會升,咸魚亦會翻身;隨便買一只股票,都有錢‘搵’,而且是很容易的‘朝種樹,晚板’(早上買入,下午賣出).......故近來讀者/股民已經不再問詢上市公司的發展情況,更不會理會是否有派息或送紅股。總之,大家已不再關心個別股票的表現問題了,反正只要大市向好,便隨便買隨便賺!
吳光耀面無表情的放下報紙,陷入了沉思;
自己作為工商界領袖,華人領袖,是有義務提醒港島市民的;
在去年(1972年)12月,自己就發表一篇文章,警告港島市民‘都在賺錢,那么誰虧錢!’
只可惜,金錢的強大吸引力,使很多投資者忘記股票市場的陷阱,過分樂觀地相信‘前景一片大好,股市長升長有’
因此,將‘股市可升可跌’的忠告拋諸腦后。
更有甚者,責怪起吳光耀多管閑事,自己有錢花,干涉別人賺錢。
吳光耀聽聞,也只有無奈的搖頭!
你們以為我想管么?
這段時間,政府官員,工商界大佬紛紛提出警告;
吳光耀自然也不能例外!
畢竟,這是一種社會責任。
港府甚至成立了‘證券資訊委員會’,以簡躍慶為主席,希望加強第股票市場的檢查;同時,港府還直接干預股市,政府出動消防處處長,在四處證券交易所,以消防安全為由,減少樓宇內的人數。
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