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顯磊自從知道澳大利亞的傳媒大亨默多克,也在追逐《紐約郵報》之后,就產生了一些緊張感;
在美國,有兩萬多份報刊,可謂數目繁多;
但是,《紐約郵報》的分量,或者說是知名度,都可以排到美國前20,曾經更是美國頂級的報刊;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更何況,像這種有分量的報刊,一般很難被出售;
所以,吳顯磊知道,《紐約郵報》是自己在美國傳媒界嶄露頭角的中堅包括,不容有失。
于是,吳顯磊就隔三差五的看望多莉·施奇夫夫人,
很快有了效果,多莉·施奇夫夫人通過自己的律師,確認了即將實行的新稅法之后,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年輕的吳顯磊,作為《紐約郵報》的新主人。
整個過程,多莉·施奇夫夫人都沒有考慮那位澳大利亞的傳媒大亨。
“孩子,這些天感謝你的陪伴,讓我體會到久違的親情!”
“多莉·施奇夫夫人,如果您不介意,以后我可以經常來看您!你是一位慈祥的母親,更是一位睿智的前輩,從您的身上,我能學到更多!”
吳顯磊是真心的想和多莉·施奇夫夫人打好關系,畢竟一個經營了幾十年《紐約郵報》的商人,經驗和人脈,都是吳顯磊需要的。
雖然有投機的意思,但吳顯磊認為自己對多莉·施奇夫夫人并沒有惡意,只能說是借勢。
“當然可以!看得出來,你是一位家教很好的孩子,我很喜歡!”
吳顯磊的這種投機行為,絕不是他一個年輕人想得到的,自然是得到了吳光耀的指點。
吳光耀認為,吳顯磊和默多克兩人一起競爭《紐約郵報》,默多克更是提前一步;
倘若吳顯磊不出一些奇招,一定會多花錢,甚至有被搶奪的風險;
所以,吳光耀就想到了前世一名叫做于海的商人,忽悠金老爺子一樣,花很小的代價,就將《明報》騙到了手。
至于手段,無非就是打親情牌,于海在金老爺子面前,扮兒子,百般討好而已!
吳顯磊雖不至于扮孫子,但和多莉·施奇夫夫人打好關系,絕不沒有壞處。
吳顯磊主動提出來,用8000萬美元收購《紐約郵報》;
這個價格絕對不算低,吳顯磊不想到了最后關頭,因為價格問題,自己被淘汰。
“孩子,你能不能接受給多莉·施奇夫家族預留10%的股份?”多莉·施奇夫夫人沒有來傷感的說道,經營了幾十年的報刊,打心里舍不得。
吳顯磊毫不猶豫的說道:“當然可以!多莉·施奇夫家族永遠可以作為《紐約郵報》的董事!”
多莉·施奇夫夫人聽了非常開心,開口說道:“好!昨天我和我的團隊商量過,本來打算要價9000萬美金的。不過現在,我改變了主意,7000萬美金出售手中的90%股份。”
一場交易的談判,雙方都沒有叫自己的團隊,就達成了口頭協議。
當默多克聽到《紐約郵報》被自己的對手星空傳媒收購之后,不由得錯愕!
多莉·施奇夫夫人為什么會出售《紐約郵報》?
她不是希望講這份報刊,傳給自己的孩子嗎?
莫非,她故意找這個理由拒絕自己。
........
紐約,華爾街。
在兒子吳顯磊大顯身手的時候,吳光耀亦沒有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