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港島。
吳光耀剛從美國回來,媒體就傳出香港地鐵公司將在車站上蓋高空發展權的消息;
一時間,新聞界開始大肆炒作這個事情。
香港地下鐵路公司成立于1975年2月,在同年的6月份開始第一期工程;
整個地鐵工程,是香港開埠以來最浩大的公共工程,整個工程計劃8年完成,預計需要耗資210億港幣;
首期地下鐵路工程,由九龍觀塘,穿過海底隧道到達港島中環,全長15.6公里,共15個站點,預計耗資55億港幣。
地鐵工程的資金來源有三方面:
第一,港府提供擔保,從而獲得銀行的各類長期貸款;
第二,地鐵公司上市,通過證券市場售股籌集資金;
第三,地鐵公司與地產公司聯合發展車站上的蓋物業,所得的利潤。
吳光耀聽聞這個消息之后,內心也火熱起來。
為何?
原來,據吳光耀所知,首次招標的車站發展權是中環站、金鐘站;
中環站是地鐵的首段終點/起點,位于全港最繁華的銀行區,畢打街、遮打街交叉段;
吳氏家族的連卡佛大廈和置地的遮打大廈,就在這個站臺的東側馬路兩側。
金鐘站是穿過海底隧道的首戰,又是港島東支線的中轉站,附近有香港政府合署、最高法院、海軍總部、警察總部、紅十字總會、文物館等著名建筑,與中環行政區近在咫尺。
顧有人說,中環、金鐘兩站就像雞的兩只大腿,上面蓋高空發展權,將可獲得最豐厚的利潤,顧地產商無不‘垂誕欲滴’。
而吳光耀自然也非常‘垂誕欲滴’,而且更甚!
前世,中環上蓋的環球大廈,在二十一世紀,李超人僅賣出80%的發展權,就獲利400億港幣;
也就是說,這一座大廈就是500億港幣!
這筆錢,可以購買幾十座萬達廣場.............
而且,吳光耀知道,再過兩三年,自己就可以說服港府,在中環的核心地段架設人行天橋;
皇后大道上的大廈是沒有希望了,但中環站的大廈是肯定有希望的;
屆時,置地五幢大廈可以接軌人行天橋,而吳光耀將會有七幢大廈可以接軌。
中環的‘自然心臟’,怎么也輪不到置地公司來當了!
........
夜深人靜,冷風徐徐!
李超人在深水灣一處別墅的花園散步,無心觀賞花前月色,而是來回的踱步,陷入思考中;
地鐵站上蓋發展權之事,已經弄得李超人連日來寢食不安。
“如今地鐵上蓋發展權,是我非干不可的大事!否則,我永遠只是別人口中的鄉下地產商,上不得臺面的地產商!”李超人自言自語的說道。
可是,隨著中區地價日益高漲,每平方英尺已經突破1萬港幣,是世界上地價最貴的地方;
一幅官地動輒要數億港幣,甚至十多億港幣,非黃河實業的財力敢參與競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