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顯朔靜靜坐在后排,看著一群大佬指點江山,內心絲毫沒有波動;
而其他人偶爾看一眼吳顯朔這邊,馬上又沒有了興趣;
原來吳顯朔穿著休閑,還戴上了一頂帽子,讓人以為是一家打醬油的公司代表。
受港府啟動了新機場的影響,香港的地產、證券再次火上澆油,旺盛起來;
這次港府拿出了很多靚地進行拍賣,目的就是趁著市場正旺,增加港府的財政收入。
下午兩點十五分,拍賣會正式開始!
中環地王自然要作為壓軸,是放在最后拍賣;
首先,拍賣的是位于尖東的一塊5.5萬尺的商業用地,港府要求興建一座面積為25萬平方尺的商業大廈,商業大廈底層用作于商場,符合尖東(旅游區)的整體規劃;
其中商場必須為拍賣者自己持有,時間不低于10年。
地皮拍賣之時,港府會對一些商業地產進行限制,比如自持比率、容積率、建設時間等等,這也是為了阻止一些地產公司只顧著賺快錢而忽視港府的規劃及質量問題。
不過持有部分物業對現在的很多地產公司來說也不是什么問題,尖東的位置雖然比不上中環,但也是香江最繁華的商業中心之一,還是香港的旅游區。
港府拿出這塊地皮當作第一拍,也是為了刺激戰場之用,這塊地即使對置地、四大地產家族來說,都有一定的吸引力!
第一拍開始,讓人意外的是,長江實業頻繁叫價,讓一眾參與拍賣的大為緊張;
長江實業的霸道,曾經在拍賣場上體現過,一場拍賣的地皮,大部分落入他一家之手。
長江實業的加入,反而激起了幾家公司的激情,因為如果前面的地皮都搶不到,那么后面的地皮會更加有難度;
所以,還不如一開始就把目標放在有希望的地皮上。
幾輪叫價后,長江實業主動放棄了,三巨頭的眼神交流了一下,顯然這也是事前的策略消耗一些人的資金,就如同其它地產公司也會想著消耗長江實業的資金一樣。
長江實業放棄后,主要競爭者還有信合地產、恒基兆業、恒隆地產;
其中信合地產本來就是尖東的‘老二’,自然不肯放棄這塊尖東的地皮;
原本歷史上,信合是尖東的絕對‘扛把子’,在1975年的拍賣場上,拿下了大批尖東的地皮,后蓋了尖沙咀中心、南洋中心,永安廣場、帝國中心等一大批商業樓宇;
這一世,尖東最靚的四塊地皮被長江實業拿下,結果拿出來和包氏家族合作,蓋了兩家酒店和兩幢商業建筑。
恒基兆業剛剛上市,手上擁有大量的泵水資金,以李兆基的商業頭腦,那一定是以最快的速度購買地皮;
在四大家族中,李兆基對市場的敏銳觀測度,絕對是排第一;
市場最旺時,他會選擇將公司上市以及套現手中的股份,還能預測到即將到來的風險,比如1982年的中英談判和1987年的暴跌;
李兆基之所以輸給李嘉誠,主要是有一個觀點,就是不奪人公司和股市泵水;
前世,在李兆基的商戰歷史上,找不到一旦自己稱王稱霸,就把對方撕皮拆骨、殺得片甲不留的現象;從來都是仁義之師,占領疆土,改朝換代,也絕不斬一兵一卒。
當然,鄭裕桐和李兆基的行事也差不多相似!
尖東的這塊地皮,最終被恒基兆業拿下,或許大家都知道恒基兆業剛剛上市,手中頗有資金;
當然,1.5萬港幣每平方尺的單價,也足以讓人咋舌;
僅這一塊地皮,就讓恒基兆業花掉了8.25億港幣;
哪怕是恒基兆業剛剛完成股市泵水,也不足以支付這筆資金;
當然,這里的每一家地產公司在拍賣之前,已經和銀行達成了協議,確定了貸款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