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這是巴士總站地塊的設計藍圖!”吳顯朔走進吳光耀的辦公室,遞上了一沓圖紙。
中環巴士總站地皮的設計藍圖,在港府還沒有決定開始拍賣的時候,吳光耀就令長江設計院進行了設計;
整個設計方案歷時八個月,今天應該就會最后一次定稿了。
一幢68層的大廈、一幢72層的大廈,建好之后有180萬平方尺的物業面積;
前世,這塊地皮共有三幢大廈,兩幢52層的大廈和一幢32層的大廈,共150萬平方尺的物業面積;
想必,但是置地因為資金的問題,并沒有投資過大。
而吳光耀之所以要求設計兩幢大廈,而不是三幢大廈;
自然是有攀比的心理,此時香港最高的大廈是合和大廈,高66層;
按照歷史,接下香港的中銀大廈將打破合和大廈的記錄,達到了70層。
不僅在高度上面進行了攀比,就連在大廈的投資成本,吳光耀都大方的預算到50億港幣。
因為是最后一稿,吳光耀看了幾處需要改正的地方,就對吳顯朔說道:“就這樣定稿吧!”
說完,吳光耀繼續說道:“天水圍的第六個大型屋邨計劃,我打算與人合作!你去和置地公司談談,看看他們有沒有興趣?”
吳顯朔大吃一驚,說道:“和置地公司合作這種大型項目?”
吳光耀點點頭,沒有過多的解釋,只是說道:“拍賣場上的事,僅限拍賣場;出了拍賣場,大家都可以進行合作。就像我當年收購了怡和洋行的九龍倉,其后不也和置地公司有合作嗎?”
吳顯朔聞言,知道這是父親在教自己,仔細想了一下,說道:“恩,我知道怎么做了!”
吳光耀補充道:“誠意一點,既然是合作,那就要雙贏!我們出地皮,他們出建筑費,五五分成!”
在港島,有地皮的公司就是合作主動的一方,因為地少人多;
而且,出建筑費的一方,基本上只需拿出一筆啟動資金,其余的就可以利用貸款及賣樓花。
吳顯朔離開之后,吳光耀才露出一絲玩味的笑容;
什么合作共贏?
不過是給置地公司挖坑而已!
此時的怡和、置地管理層放棄了一貫奉行的保守、穩健的投資策略,轉而表現出冒進、急躁、投機;
因為痛失了九龍倉,所以怡和有意將置地打造成集地產、酒店、零售、貿易、電訊等多元化的綜合性企業集團;
試圖將置地扶植成一家超級‘大行’,與華資大亨一決雌雄。
而且,吳光耀還知道,就算在中英談判前后,置地管理層對香港政治、經濟形勢的判斷,也已經與客觀現實嚴重脫節;
置地甚至樂觀的預測,英國可以通過談判,續約香港的租賃合約;
可見,置地管理層有多么的天真可笑。
既然他們要作死,吳光耀當然樂意看見,甚至可以加一把火
長實大廈
吳光耀召開了一個家族辦公室投資會議,參與的會議的有家族辦公室CEO莫爾斯、家辦投資負責人彼得·林奇、光大證券劉禹、吳顯毅、吳顯隅、吳顯贏,再加上吳光耀本人,一共只有七人能出席這種絕密會議。
而像老虎基金的羅伯遜、橋水基金的雷·達里奧,雖然也是吳光耀的下屬,并算不上絕對信任的人;
因為這兩人還和吳光耀有合作業務,吳光耀擔心他們將自己的分析,拿去發展自己的業務。
吳顯毅、吳顯隅、吳顯贏三兄弟關系非常要好,既是兄弟,又是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