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光耀說道:“今年的航運情況將更加糟糕,你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前世,東方海外在1985年的債務已經高達200億港幣,可見1985年的航運有多糟糕;
一年時間,新增100億港幣的債務,這其中除了航運蕭條、利滾利之外,更多的是——東方海外在日本訂購了24條新船,急需現金結賬。
如果是別人分析今年的航運形勢,董大還會抱著僥幸的心理,但吳光耀說出這句話,顯然如同鐵證一般,不容人懷疑。
這位才是最厲害的船王,世界航運史上的真正‘帝王’。
董大心理一沉,立馬改變了來時的注意,說道:“耀叔,能不能指點一下我該如何做?”
吳光耀先問道:“你一開始打算怎么做?”
董大說道:“我的打算是去說服日本的造船廠接受少量的賠償,取消其中12艘新船的訂單合同;另外的12艘新船船款2.4億美元,我打算通過銀行組合貸款進行支付。”
老霍插話道:“大陸的貨運需求增加,航運訂單有意交給東方海運一些。”
吳光耀點點頭,大陸開放后,自然需要大量的進口貨物,那也就需要大量的船只;
大陸雖然能造船,但對于大型船只還是非常困難;
而且就算能造,現在也來不及。
至于大量買船,更是不可能,畢竟外匯非常的緊張。
想到于此,吳光耀甚至有些吃味,自己旗下也有一只船隊,可沒有接多少來自大陸的訂單;
此時,吳光耀旗下一共是500萬噸的載重量,其中貨柜船300萬噸、油船200萬只,也算是世界上的一個大船東;
當然,這只船隊也和大家一樣,并沒有多少盈利;
不過因為沒有債務、而且都是大船(運營成本低),故不至于虧損。
吳光耀點撥道:“這遠遠不夠拯救東方海外!”
董大認真的點點頭,絲毫不懷疑吳光耀的話。
吳光耀繼續說道:“東方海外目前的債權人有哪些?”
董大回答道:“超過50個國家,200余家債權人。”
吳光耀思考起來,董大前世是拯救了東方海外,但也從老板變成了打工人。
“你要和這些債權人談判——關于東方海外重組的協議;主要內容是:成立一家東方海外國際的新公司,將旗下貨柜船注入這家公司,專門負責貨柜運輸業務;東方海外國際公司需要新的投資人,老霍比較適合,可以注資一筆啟動資金。
東方海外實業持有東方海外國際的大部分股份,而所有的債權人的全部債務轉為東方海外實業的票據、優先股及新普通股,和董氏共同持有東方海外實業的股權,而董氏徐亞拿出一部分股權成立一支債務基金,這部分股份的分紅將用于贖回自己的股份,直至還清.....”
董大越聽越覺得有理,不過也知道,這絕非易事;
因為50個國家的債權人,就相當于有50個國家的法律;
這顯然需要莫大的勇氣,去和這些債權人一一談判,允許東方海外重組計劃。
老霍雖然是航運外行,但也聽得出,這是東方海外唯一不破產的辦法;
“還是光耀老道,如果是我,恐怕也只能想得出注資、貸款、找業務等辦法;不會想到,只有征得債權人重組公司才能解救公司。”
吳光耀沉聲說道:“辦法很好想,但真正實施起來又非常困難!我也是船東,就沒辦法注資了;不過,作為銀行,我可以承諾1.5億美金的新貸款。”
董大立馬大喜,比起注資,銀行貸款不是更加好嗎?
畢竟注資相當于攤薄自己家族的股份,當然了,當前注資也是必須的。
吳光耀知道,為了董氏的東方海外,前世老霍足足掏了2.2億美元,1.2億美元用于東方海外實業的正常營運,1億美元用于東方海外國際的啟動資金。
這一世,吳光耀起碼讓東方海外避免了在1985年的虧損,相比重組相對輕松了一點;
而且加上自己承諾的1.5億美元新貸款,將大大緩解東方海外的重組難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