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函谷關距離此地,甚是遙遠,就憑你這一雙腳,走到什么時候去?”
那青牛道行不高。
可既成了仙了,也便是有道行的了。
即便是不通那望氣觀運之方,遇到機緣或是危險時,也能夠有些近乎本能的感應。
——如今它便感覺,自己與眼前的人有大緣法,想要將眼前之人留下!
李耳卻說:“我自遠道行來,要出函谷關,云游四處,參悟道理,走到什么時候,便算什么時候。”
那青牛聽得李耳如此說,已明他之堅決,因說:“你是什么人,怎這樣固執?”
他在此山已修行千年,也遇到過許多人族,卻少如面前這人一般的。
李耳道:“我是楚國李耳,自周室而來,還望大王諒解,放我過去罷。”
青牛聞言大驚:“閣下可是老子先生?”
“正是。”
李耳似乎有些錯愕:“大王認得我?”
青牛仿佛是看到了偶像,激動萬分:“先生乃是道德之士,名譽天下,本王豈會不知?”
它雖是個妖怪,卻通人性。
近些年來常聽到過往的士人說起老子的學問,因是很是敬佩。
又說:“本王埋沒千載,未得脫體。”
“因常聞過往學子的言語,本王很是仰賴先生的學識。”
“今日今時,先生經過,又沒個腳力......”
“不如就叫本王載先生一程,亦是功德一場。”
說著,已至李耳身前,蹲在地上,請賢德來坐。
李耳想了想,亦是沒有拒絕。
這一幕巧給天上向函谷關趕的兩位道者看見了。
當中一位乃是玄都**師,向身旁的道人曰:“這牛兒好福氣。”
其旁的道人亦是點頭附和:“道兄言之甚至。”
“它雖道行低微,又不識得圣體,卻有緣入師伯門下,真真好福氣。”
這時,玄都**師向他說:“師弟,我奉混沌中圣人老師的旨意,同你向函谷關趕路。”
“今老師此身要去函谷關,正巧遇上了,想是師弟之緣法便應在這里了。”
此言聽罷。
道人即想起當日太上老君親自為他講道,又親自解釋的冤尤......
乃向玄都**師打個稽首,說:“此言甚是,道兄便送至這里吧,我自去了。”
說罷,尋了老子與青牛前行路線上不遠的一處地方,按下云頭,隱去仙光,化作凡夫模樣。
而玄都**師見他去了,自回轉八景宮......
......
不一時,那人遠遠瞧見老子騎牛而來,大呼曰:“前方來者可是老子先生?”
老子見有人呼喚,看將過去——只見一個年輕人。
遂把手指了指,示意座下青牛行過去。
待近其旁,復問說:“年輕人,你是什么人,怎在這里?”
那人說:“先生,我是農民的兒子,家就住在附近。”
“昔遠行至王都時,有幸見過先生一面,蒙先生開講道理,聽了一回學問。”
“前兒有王都里的親戚回鄉,告我先生已離王都,欲出函谷關。”
“我知先生要從此駕過,特來遠接!”
老子聞言,一嘆說:“如是說,想必你已等了許多時日,這倒是我的不是了。”
那年輕人搖了搖頭,復走上前,說:“是我自己要等,與先生何干?”
又道:“先生身無長物,兩袖清風,只有座下青牛為伴,不如就讓我為先生執繩牽牛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