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隊,聽說那天你們是第一個到達案發現場的,當時什么情況?”
江浩問向旁邊一直沒有說話的王衛民。
“對,那天晚上小張值班,出警后第一個電話發給了我,于是我就過來看了看,你看,當時尸體就在那個房間。”
一束手電光打了過去。
王衛民用手電指著當時他們發現尸體的那個風機房,對著江浩說道。
江浩一眼看去,王隊指的那間房間,非常不起眼,可以說是隱藏在角落里。
“走,過去看看。”
江浩也掏出手電,拍攝組這時候也打開了備用燈光進行補光,此時這個工地還沒有通電,因此地下光線也不是太好,白天地下室還有些光,這要是到了晚上,真就什么也看不見了。
可就算如此,江浩眼前的風機房,進入后,也還是烏漆嘛黑的一片。
手電的強光掃過。
地上用白色記號描繪的人體死亡形狀,表示當時發現尸體時的體態特征,成什么方向死亡的。
“勘察術!”
江浩的大腦瞬間超頻。
他的腦海里頓時出現了大門口的項目一覽圖,房屋的結構,地下室的位置,以及發現尸體的風機房。
所有的信息想走馬燈一般快速的呈現在江浩的思維空間里。
這具尸體藏在風機房里整整六年,這么長時間沒有被發現,看來兇手非常熟悉周圍的環境。
“當初那些農民工住在什么地方?”
兇手很有可能真就像苗隊說的,就是當初工地上的工人。
江浩想先將三者之間的距離做一下標記,然后看看嫌疑人與被害人之間有無共同的路線。
還有,這個風機房到底是第一案發現場?
還是拋尸現場?
由于時間實在是太過久遠了,江浩的勘察術,也沒能幫助到他尋找到太多有價值的線索,現場留給大家的線索實在是太少了。
“住宿在廠房,我記得六年前,我也來到這處工地找過,這邊離袁莉娜失蹤的地方實在太近了,于是我就過來走訪了一下,問問他們有沒有見過被害人,那時候他們就睡在工廠旁邊,搭的活動板房。”
“當然,本地的工人都是選擇回家的,很少有留宿的。”
王衛民回憶到,當初為了調查袁莉娜的失蹤,他走訪了周圍大量的位置,這處工地正好就在附近,他也沒有放過,當初他拿著失蹤女孩的照片,過來問了不少人,但都說當天沒有見過她。
“那我們去活動板房看一下吧!”
接下來,他們三人在工人活動板房周圍走了走,然后又去了袁莉娜工作的地方也看了看,現場還原了當初受害人下班后的行動路線。
“由于那家教育機構在南發大廈附近,而且她上班的地方停車不方便,于是她基本上都是把車停在南發大廈的停車位上,從那跑過去上班,大概也就一百米左右的樣子。”
“從教育機構下班后,監控錄像最后看到她的時候也就是她下班的時候。但是出來后她就失聯了,而車還停在南發大廈的停車位上。”
“南發大廈的保安也稱,早上看到她來停車的,但是晚上卻沒有看到她來取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