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將王燦傳喚至看守所進行詢問,但是他拒不承認自己作案,并表示夫妻雙方都有為對方買過意外險,這只是想給彼此一個保障,并不存在殺人騙保的主觀動機。
面對這一情況,程國偉也產生了懷疑,難道偵查方向錯了?
如果不是他,那又是誰?
一時間,所有線索全斷了,不得已,警方只能將目光再次放在死者丈夫身上,不停的傳喚他過來協助調查。
周圍的鄰居也都認為死者就是她丈夫王燦殺死的,人言可畏,三人成虎,王燦就在這樣的流言蜚語中,不停的往公安局里跑,第一是想找到真正的兇手,為妻子伸冤,同時也是為自己洗脫嫌疑。
案件一度陷入僵直,警方沒有找到充分的證據證明,死者就是王燦殺的。
于是,程國偉只能換個方向,他親自帶隊從氫氰酸這種劇毒物方面入手,同時安排另一組偵查員調查起徐黎黎的社會關系。
兇手是從什么渠道得到的劇毒化合物。
一旦發現王燦有購買過氫氰酸,那么證據鏈就能補充,他就沒有借口抵賴了。
在梁波警方,出動了將近千人警力,摸排全市大大小小化工企業,詢問這類劇毒物質的流出情況。
但是調查結果顯示,并沒有發現有氫氰酸外流或遺失。
這就很奇怪了,如果沒有氫氰酸流出,那么死者吃下去的氫氰酸是怎么來的?
案件越往下調查,謎團就越多。
就在這個時候,程國偉得到了一個重要的線索,他從一位大學里的化學教授那里了解到,氫氰酸其實不需要去買,稍微懂點化學合成的人,都能輕松提煉,而且提煉的原材料,隨處可買。
還有這種事?
程國偉一下子來了興趣,他繼續深入了解到:
水果的果核里常見的是氰化物,準確的說是氰苷,可以水解成氫氰酸。
比如用蘋果的果核,來提煉氫氰酸。
聽起來實在太恐怖了,小小的蘋果,居然有劇毒,這以后誰還敢吃蘋果?
其實大可不用擔心,蘋果籽中氰苷含量很少很少,人類的體型相對較大,如果是喂給倉鼠之類的小動物需要注意除籽,但對人來說就算誤食一兩粒蘋果籽也是不會讓人中毒的。
除非是大把的嚼著吃,當然正常人也不會那樣吃吧。
如果不正常呢?
這個發現,讓程國偉立刻轉變調查方向,開始集中走訪周邊水果店,詢問王燦有沒有過來買過大量的水果。
同時調查他的學歷和工作環境,以及家里有沒有用來提煉毒物的相關設備等東西,就連他家里的破壁機,也被帶回了技術科,對里面的殘留物進行檢測。
隨著案件的持續調查,警方也一直沒有找到突破口。
案件遲遲沒有偵破,轉眼間一周多的時間就過去了,梁波所有警力付出了很大努力,但是線索少的可憐。
直到三天前,案件出現了轉機。
不,不能說轉機,只能說不幸!
第2名死者出現了,死者依然是女性,名叫蔡樂,年齡29歲,死因與之前的受害者一模一樣。
兇手的作案手段一致,都沒有在現場留下什么有價值的線索,直到現在,程國偉連兇手是男是女,都不清楚。
他立刻將兩起案子進行并案調查,尋找兩者的共同點,來判斷案件的性質。
蔡樂與徐黎黎兩家并無交集,且她們的丈夫之間,也都互不相識。